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。「四環九約」中的「下環」,即指灣仔。灣仔這名字是「小海灣」的意思。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不停的移山填海,昔日「小海灣」早已不復見。在英國人到來以前,灣仔已有人居住,當中主要為漁民。今日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西街「洪聖廟」附近一帶,就是他們居住的地方。未填海前,灣仔時的海岸線亦在洪聖廟附近。灣仔當時是居民捕魚的主要地方。惟經過多年的填海,海岸線早已北移數百米,現時皇后大道東一帶已被商業大廈及住宅大廈包圍。
早期發展:
1960年代的灣仔1840年代,英國人到來以後,春園街(Spring Garden) 附近很快就開始發展。起源為寶順洋行東主顛地在此建一私邸春園別墅,其範圍由灣仔道伸展至大王東街。春園內有一小湖供劃舢板之用,其水源乃由石水渠街所引入。春園英語本來的意思是指花園內有一泉水(Spring)。至於春園街附近的利東街、汕頭街和廈門街等,當時則為儲存準備運到不同的口岸城市的貨品倉庫。而船街、麥加力哥街則為維修船隻的船塢。後來顛地破產,春園亦於1867年消失。上述地段於1930年代前是繼石塘咀後另一妓女流連之地,她們在一些稱為大number(號碼)妓寨的唐樓(唐樓門牌大大地鬆在柱上而得名),但與石塘咀不同的是有洋妓提供,甚至西片《蘇絲黃的世界》亦於灣仔取景。至於在春園以西的日、月、星三街附近是香港首家發電廠的舊址。至於活道一帶原為一小山丘摩利臣山,曾經是石礦場。石礦開採完畢後,摩利臣山亦被移平。現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利臣山分校至今仍有一角石牆為紀念。自開埠至上世紀的灣仔亦為香港島著名的殯葬區,擁有各式墳場如回教、波斯、天主教、猶太教等,因此醫院及相關行業林立如聖佛蘭士街,源於一間同名的醫院(該醫院於重光後結業)、擁有140年歷史的律敦治醫院等等,位於集成中心旁的藍球場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前香港殯儀館(後遷至北角現址)及位於東城大廈的萬國殯儀館(後遷至紅磡現址)於灣仔營業,雖然該兩所殯儀館結業多年,但位於天樂里的長生店仍然營業至近年才結業。
填海工程:
早期灣仔最繁盛地區是在皇后大道東一帶。灣仔海岸線歷年不停的隨著填海外移。1841年建築皇后大道前,海岸約在大道東附近。建造大道東時倒進海中的沙土成了新的土地,新的海岸稱為海旁東,即今日的莊士敦道。這就是香港最早的填海工程之一。到了1902年建造香港電車時,電車路即設在海旁東。1922年起的大規模灣仔填海工程,歷時九年,將海岸線推至告士打道一帶,並建造了軒尼詩道、駱克道等街道。現時位於灣仔道與軒尼詩道之間,在集成中心旁邊小公園的楷梯有一金線,即為填海前的海岸線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65年至1972年,另一大型填海工程則把海岸推至今日的會議道、灣仔碼頭一線。目前最後的填海則是1990年代建造會議展覽中心二期時進行。
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
引言
香港的鬼屋眾多,包括有寶田鬼屋,高街鬼屋,調景嶺鬼屋,灣仔紅屋等等…而當中最著名的是高街鬼屋!
位於港島西營盤的舊精神病院,俗稱高街鬼屋,是香港比較出名的古蹟之一,而鬼屋的陰深和神秘,值得我們探討。究竟鬼屋能否成為旅遊景點?
位於港島西營盤的舊精神病院,俗稱高街鬼屋,是香港比較出名的古蹟之一,而鬼屋的陰深和神秘,值得我們探討。究竟鬼屋能否成為旅遊景點?
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
高街鬼屋歷史
資料
鬼屋的價值
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。「四環九約」中的「下環」,即指灣仔。灣仔這名字是「小海灣」的意思。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不停的移山填海,昔日「小海灣」早已不復見。在英國人到來以前,灣仔已有人居住,當中主要為漁民。今日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西街「洪聖廟」附近一帶,就是他們居住的地方。未填海前,灣仔時的海岸線亦在洪聖廟附近。灣仔當時是居民捕魚的主要地方。惟經過多年的填海,海岸線早已北移數百米,現時皇后大道東一帶已被商業大廈及住宅大廈包圍。
早期發展:
1960年代的灣仔1840年代,英國人到來以後,春園街(Spring Garden) 附近很快就開始發展。起源為寶順洋行東主顛地在此建一私邸春園別墅,其範圍由灣仔道伸展至大王東街。春園內有一小湖供劃舢板之用,其水源乃由石水渠街所引入。春園英語本來的意思是指花園內有一泉水(Spring)。至於春園街附近的利東街、汕頭街和廈門街等,當時則為儲存準備運到不同的口岸城市的貨品倉庫。而船街、麥加力哥街則為維修船隻的船塢。後來顛地破產,春園亦於1867年消失。上述地段於1930年代前是繼石塘咀後另一妓女流連之地,她們在一些稱為大number(號碼)妓寨的唐樓(唐樓門牌大大地鬆在柱上而得名),但與石塘咀不同的是有洋妓提供,甚至西片《蘇絲黃的世界》亦於灣仔取景。至於在春園以西的日、月、星三街附近是香港首家發電廠的舊址。至於活道一帶原為一小山丘摩利臣山,曾經是石礦場。石礦開採完畢後,摩利臣山亦被移平。現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利臣山分校至今仍有一角石牆為紀念。自開埠至上世紀的灣仔亦為香港島著名的殯葬區,擁有各式墳場如回教、波斯、天主教、猶太教等,因此醫院及相關行業林立如聖佛蘭士街,源於一間同名的醫院(該醫院於重光後結業)、擁有140年歷史的律敦治醫院等等,位於集成中心旁的藍球場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前香港殯儀館(後遷至北角現址)及位於東城大廈的萬國殯儀館(後遷至紅磡現址)於灣仔營業,雖然該兩所殯儀館結業多年,但位於天樂里的長生店仍然營業至近年才結業。
填海工程:
早期灣仔最繁盛地區是在皇后大道東一帶。灣仔海岸線歷年不停的隨著填海外移。1841年建築皇后大道前,海岸約在大道東附近。建造大道東時倒進海中的沙土成了新的土地,新的海岸稱為海旁東,即今日的莊士敦道。這就是香港最早的填海工程之一。到了1902年建造香港電車時,電車路即設在海旁東。1922年起的大規模灣仔填海工程,歷時九年,將海岸線推至告士打道一帶,並建造了軒尼詩道、駱克道等街道。現時位於灣仔道與軒尼詩道之間,在集成中心旁邊小公園的楷梯有一金線,即為填海前的海岸線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65年至1972年,另一大型填海工程則把海岸推至今日的會議道、灣仔碼頭一線。目前最後的填海則是1990年代建造會議展覽中心二期時進行。
古今建築:
灣仔街市
舊灣仔郵政局雖然多年的重建令灣仔失去了很多的歷史建築,但倘若小心察看,會發現灣仔的街道是香港的發展史的縮影。最接近山旁的皇后大道東一帶是19世紀開埠前已有人居住的地方,發展得最早,亦有最多歷史古蹟。包括:
洪聖廟,皇后大道東、大王西街交界,建於1841年開埠以以前。
綠屋,位於茂蘿街。
北帝廟,毗鄰石水渠街的聖雅各福群會,建於1862年。
錫克廟,建於1901年,並於1935年增建為現有規模,位於司徒拔道和皇后大道東交界。
南固臺,建於1918年人稱鬼屋,位於捷船街及堅尼地道之間,為近年最具爭議的重建項目。
舊灣仔郵政局,皇后大道東、灣仔峽道交界,建於1912年。
藍屋,石水渠街,建於1920年,曾是一所醫院,亦曾為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後人的武館。
灣仔警署,建於1932年,俗稱二號差館,樓高四層,以藍白為主色。
灣仔街市,灣仔道、皇后大道東交界,建於1937年,典型的包浩斯建築。(擬拆卸)
在皇后大道東至莊士敦道電車路之間是二次大戰前發展的住宅區,有多條很具香港本地特色的街道,部份更仍保留有戰前住宅的特色。例如大王東街與莊士敦道交界即和昌大押所在; 克街等地都仍然有典型的戰前舊樓。太原街、交加街、灣仔道一帶仍然有傳統的街市。利東街的印刷街;大佛口的循道衛理教堂;被稱為夏巴油站的德士古大廈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建築和社區,再向海的方向則有戰後195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紅燈區所在地的駱克道、謝斐道。最後橫過了告士打道,進入高速發展的1970年代至1980年代,是商業區及酒店區。建築物包括有香港會議展覽中心、香港演藝學院、中環廣場等名建築。最接近維多利亞港海旁的,是1997年主權回歸時典禮使用的會展新翼,和象徵回歸的金紫荊廣場。
早期發展:
1960年代的灣仔1840年代,英國人到來以後,春園街(Spring Garden) 附近很快就開始發展。起源為寶順洋行東主顛地在此建一私邸春園別墅,其範圍由灣仔道伸展至大王東街。春園內有一小湖供劃舢板之用,其水源乃由石水渠街所引入。春園英語本來的意思是指花園內有一泉水(Spring)。至於春園街附近的利東街、汕頭街和廈門街等,當時則為儲存準備運到不同的口岸城市的貨品倉庫。而船街、麥加力哥街則為維修船隻的船塢。後來顛地破產,春園亦於1867年消失。上述地段於1930年代前是繼石塘咀後另一妓女流連之地,她們在一些稱為大number(號碼)妓寨的唐樓(唐樓門牌大大地鬆在柱上而得名),但與石塘咀不同的是有洋妓提供,甚至西片《蘇絲黃的世界》亦於灣仔取景。至於在春園以西的日、月、星三街附近是香港首家發電廠的舊址。至於活道一帶原為一小山丘摩利臣山,曾經是石礦場。石礦開採完畢後,摩利臣山亦被移平。現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利臣山分校至今仍有一角石牆為紀念。自開埠至上世紀的灣仔亦為香港島著名的殯葬區,擁有各式墳場如回教、波斯、天主教、猶太教等,因此醫院及相關行業林立如聖佛蘭士街,源於一間同名的醫院(該醫院於重光後結業)、擁有140年歷史的律敦治醫院等等,位於集成中心旁的藍球場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前香港殯儀館(後遷至北角現址)及位於東城大廈的萬國殯儀館(後遷至紅磡現址)於灣仔營業,雖然該兩所殯儀館結業多年,但位於天樂里的長生店仍然營業至近年才結業。
填海工程:
早期灣仔最繁盛地區是在皇后大道東一帶。灣仔海岸線歷年不停的隨著填海外移。1841年建築皇后大道前,海岸約在大道東附近。建造大道東時倒進海中的沙土成了新的土地,新的海岸稱為海旁東,即今日的莊士敦道。這就是香港最早的填海工程之一。到了1902年建造香港電車時,電車路即設在海旁東。1922年起的大規模灣仔填海工程,歷時九年,將海岸線推至告士打道一帶,並建造了軒尼詩道、駱克道等街道。現時位於灣仔道與軒尼詩道之間,在集成中心旁邊小公園的楷梯有一金線,即為填海前的海岸線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65年至1972年,另一大型填海工程則把海岸推至今日的會議道、灣仔碼頭一線。目前最後的填海則是1990年代建造會議展覽中心二期時進行。
古今建築:
灣仔街市
舊灣仔郵政局雖然多年的重建令灣仔失去了很多的歷史建築,但倘若小心察看,會發現灣仔的街道是香港的發展史的縮影。最接近山旁的皇后大道東一帶是19世紀開埠前已有人居住的地方,發展得最早,亦有最多歷史古蹟。包括:
洪聖廟,皇后大道東、大王西街交界,建於1841年開埠以以前。
綠屋,位於茂蘿街。
北帝廟,毗鄰石水渠街的聖雅各福群會,建於1862年。
錫克廟,建於1901年,並於1935年增建為現有規模,位於司徒拔道和皇后大道東交界。
南固臺,建於1918年人稱鬼屋,位於捷船街及堅尼地道之間,為近年最具爭議的重建項目。
舊灣仔郵政局,皇后大道東、灣仔峽道交界,建於1912年。
藍屋,石水渠街,建於1920年,曾是一所醫院,亦曾為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後人的武館。
灣仔警署,建於1932年,俗稱二號差館,樓高四層,以藍白為主色。
灣仔街市,灣仔道、皇后大道東交界,建於1937年,典型的包浩斯建築。(擬拆卸)
在皇后大道東至莊士敦道電車路之間是二次大戰前發展的住宅區,有多條很具香港本地特色的街道,部份更仍保留有戰前住宅的特色。例如大王東街與莊士敦道交界即和昌大押所在; 克街等地都仍然有典型的戰前舊樓。太原街、交加街、灣仔道一帶仍然有傳統的街市。利東街的印刷街;大佛口的循道衛理教堂;被稱為夏巴油站的德士古大廈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建築和社區,再向海的方向則有戰後195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紅燈區所在地的駱克道、謝斐道。最後橫過了告士打道,進入高速發展的1970年代至1980年代,是商業區及酒店區。建築物包括有香港會議展覽中心、香港演藝學院、中環廣場等名建築。最接近維多利亞港海旁的,是1997年主權回歸時典禮使用的會展新翼,和象徵回歸的金紫荊廣場。
鬼屋一日遊
調景嶺鬼屋 -----船街南固臺(紅屋)----摩星嶺
time:6:00p.m.-12:00a.m.
調景嶺鬼屋:
調景嶺原是一個面向半圓形的海灣的荒山, 在1898 年之前, 是屬於中國所管治的.由於海灣規圓如鏡, 而且海面平靜無波, 漁民叫這海灣為照鏡環. 1898 年香港拓展界址之後, 這個山嶺和海灣已劃入香港版圖. 一位叫倫尼全名為Albert Herbert Rennie. 原藉加拿大, 看中魔鬼山下照鏡環地方, 在該處買地興建一間磨坊, 磨製麵粉. 他的麵粉廠在1905 年投產, 到1908 年 4 月即宣佈破產. 他受不住這一次的打擊, 就在麵粉廠前用繩環頸,另一端綁以巨石, 向海灣裡一跳, 自殺而死. 倫尼雙料自殺而死後, 這個海灣上的陸地便有了兩個地名出現, 其一是英文地名,稱為倫尼磨坊 (Rennie's Mill); 另一是中文地名, 稱為吊頸嶺.
船街南固臺;
南固臺係香港一座古老大屋,嚮香港島灣仔船街55號,堅尼地道以北,近捷船街,係香港一級歷史建築。[1] 南固臺樓高2層,有天棚,佔地200平方米,嚮船街以南最高點,冇車路到,上落有百石級,建築風格揉合中西文化,正面個樣好似1914年起好嘅甘棠第。大屋外牆主要用紅磚砌,係啲人所講嘅紅磚屋。
摩星嶺;
摩星嶺是香港香港島最西端的一個小山丘,海拔模板:Convert,位於堅尼地城以南,也代表香港島西面的盡頭。摩星嶺毗鄰硫磺海峽,遠眺坪洲和大嶼山,對望大小青洲。摩星嶺的英文名字Mount Davis以香港第二任香港總督戴維斯命名。
可行性:
現時的鬼屋大彴多數位於偏僻的地方,多數以的士
time:6:00p.m.-12:00a.m.
調景嶺鬼屋:
調景嶺原是一個面向半圓形的海灣的荒山, 在1898 年之前, 是屬於中國所管治的.由於海灣規圓如鏡, 而且海面平靜無波, 漁民叫這海灣為照鏡環. 1898 年香港拓展界址之後, 這個山嶺和海灣已劃入香港版圖. 一位叫倫尼全名為Albert Herbert Rennie. 原藉加拿大, 看中魔鬼山下照鏡環地方, 在該處買地興建一間磨坊, 磨製麵粉. 他的麵粉廠在1905 年投產, 到1908 年 4 月即宣佈破產. 他受不住這一次的打擊, 就在麵粉廠前用繩環頸,另一端綁以巨石, 向海灣裡一跳, 自殺而死. 倫尼雙料自殺而死後, 這個海灣上的陸地便有了兩個地名出現, 其一是英文地名,稱為倫尼磨坊 (Rennie's Mill); 另一是中文地名, 稱為吊頸嶺.
船街南固臺;
南固臺係香港一座古老大屋,嚮香港島灣仔船街55號,堅尼地道以北,近捷船街,係香港一級歷史建築。[1] 南固臺樓高2層,有天棚,佔地200平方米,嚮船街以南最高點,冇車路到,上落有百石級,建築風格揉合中西文化,正面個樣好似1914年起好嘅甘棠第。大屋外牆主要用紅磚砌,係啲人所講嘅紅磚屋。
摩星嶺;
摩星嶺是香港香港島最西端的一個小山丘,海拔模板:Convert,位於堅尼地城以南,也代表香港島西面的盡頭。摩星嶺毗鄰硫磺海峽,遠眺坪洲和大嶼山,對望大小青洲。摩星嶺的英文名字Mount Davis以香港第二任香港總督戴維斯命名。
可行性:
現時的鬼屋大彴多數位於偏僻的地方,多數以的士
香港猛鬼點----摩星嶺
摩星嶺是香港香港島最西端的一個小山丘,海拔模板:Convert,位於堅尼地城以南,也代表香港島西面的盡頭。摩星嶺毗鄰硫磺海峽,遠眺坪洲和大嶼山,對望大小青洲。摩星嶺的英文名字Mount Davis以香港第二任香港總督戴維斯命名。
摩星嶺是香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,因為近海的地段建滿了富豪的巨宅:周啟邦夫婦、趙世曾等多位世家子弟的居所都在這裡。然而,山腰卻曾經是平房區(已清拆的公民村),山頂是訊號站及青年旅舍,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遺留下來的遺跡。
要數香港的鬧鬼勝地,摩星嶺必定榜上有名,皆因此地有齊成為鬼域的兩大元素:一、悲壯的歷史背景,二、特別的地理因素。在香港淪陷時期,駐守摩星嶺砲台的英兵,曾和日軍激戰,雙方死傷慘重,後又有傳在日本投降後,有大量日軍在該處集體自殺,因而令該處怨氣甚重。加上摩星嶺位處山頭,人蹟罕至,陽氣欠盛,吸引靈體聚集也不足為奇,是以摩星嶺一直都是著名的猛鬼地帶。
摩星嶺的靈異事件,最廣為人知的是大頭怪嬰傳聞,有傳其屍身被埋在山上,多年來傳媒已作廣泛報道。數年前更被改編搬上銀幕,令不少靈異事件愛好者在夜間慕名而來,不少人事後皆言之鑿鑿。由於該處地點偏僻,的士是唯一往返的公共交通工具。不過,不少的士司機卻不願應召前往該處,除了為自身安全理由外,也因為害怕「撞鬼」。
數年前,當電影《大頭怪嬰》上映後,摩星嶺頓成尋鬼勝地,不少人在夜間乘的士上山探險。某夜這名司機接載數名青年到摩星嶺後,便空車沿摩星嶺徑下山,中途有一個中年男子揚手截車,於是他便停車讓那名男子上車,並循例問他目的地。不過,那男子卻沒有回答,的士向落山方向行駛,當到達摩星嶺徑和域多利道交界時,他把的士停下,想再問那位乘客要到哪褢。這時,他透過倒後鏡望著後座乘客位,赫然發覺竟能望穿這位乘客的身體而見到車後微弱的街燈燈光!他強作鎮定,也不敢再問,並沿著域多利道慢行。因為他曾聽聞有行家在遇上靈體後發生交通意外,所以便小心翼翼地駕駛。
當行了一段路程後,他眼角瞄了一瞄倒後鏡,發覺那名乘客不見了,才放膽加快車速駛往市區。怎料當車子駛到西環時,竟發現「他」已坐在鄰座的乘客位!他連忙將車子停下,並以顫抖的聲音對「他」說:「大佬,搵兩餐嗜,唔好嚇我啦!」語畢,那男子對他點頭一笑,便穿透車門離開。自此之後,他對摩星嶺便很有戒心,而車內更掛上開了光的觀音像,以保平安。
打野戰遇幽靈軍團
摩星嶺除了不時吸引探險者到訪外,也是野戰勝地,山上一個戰時遺下的碉堡,是氣槍活動喜愛者的樂園。傳聞某個週六黃昏,又有一群年輕人聯群上山「開戰」。當他們到達摩星嶺後,天色已差不多全黑了,但他們都配有夜視鏡,當他們分成兩方各據山頭後,一場模擬戰事就此開始。
其中一位參與者躲在碉堡內的一處隱蔽地方,用夜視鏡觀察四周環境時,發現在鏡頭中見到遠處人頭湧湧,然而用肉眼卻看不到有任何人。他初時以為只是天色太暗的關係,但想深一層,他們一夥哪有這麼多人?而且沿途也沒有見到其他人。那麼「他們」又是誰呢?在他細心觀察後,才發覺那些人是身穿二次大戰時的日本軍服!
另一邊廂,戰事開始了,啪啪聲的氣槍聲此起彼落。有人在不遠處見到一個「敵軍」,便興奮地向其掃射,射了幾下已覺得有點不對勁,朦朧間見到對方的軍服並不像他們那夥人,而且氣槍的子彈竟能穿透那半透明的身體!他猜到是看見靈體了,而那個「敵軍」卻似乎動怒了,並朝他的方向走過來,他惟有慌不擇路地掉頭便往山下拚命地走,更感到有一股能量從後追趕。直至走到碉堡附近,忽然耳邊隱約傳來一把聲音說:「過左呢處啦,我會睇住你!」當他朝那聲音的方向一望,見到有數十個被棄置的神位放在碉堡的角落內。他別無選擇,便躲在那處暫避,果然感到那股能量消失了,探頭一看也不見追兵。這時,他便慌忙以電話聯絡其餘的隊友,提早結束戰事下山。
當他們安全離開後,傾談下才知道,原來除了他們二人,其他隊友也見到那些「敵軍」,甚至有人見到整隊日軍在軍操呢!翌日,他們回到那個安放棄置神位的碉堡拜祭一番,算是作為酬謝,才心安理得地離開。
摩星嶺是香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,因為近海的地段建滿了富豪的巨宅:周啟邦夫婦、趙世曾等多位世家子弟的居所都在這裡。然而,山腰卻曾經是平房區(已清拆的公民村),山頂是訊號站及青年旅舍,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遺留下來的遺跡。
要數香港的鬧鬼勝地,摩星嶺必定榜上有名,皆因此地有齊成為鬼域的兩大元素:一、悲壯的歷史背景,二、特別的地理因素。在香港淪陷時期,駐守摩星嶺砲台的英兵,曾和日軍激戰,雙方死傷慘重,後又有傳在日本投降後,有大量日軍在該處集體自殺,因而令該處怨氣甚重。加上摩星嶺位處山頭,人蹟罕至,陽氣欠盛,吸引靈體聚集也不足為奇,是以摩星嶺一直都是著名的猛鬼地帶。
摩星嶺的靈異事件,最廣為人知的是大頭怪嬰傳聞,有傳其屍身被埋在山上,多年來傳媒已作廣泛報道。數年前更被改編搬上銀幕,令不少靈異事件愛好者在夜間慕名而來,不少人事後皆言之鑿鑿。由於該處地點偏僻,的士是唯一往返的公共交通工具。不過,不少的士司機卻不願應召前往該處,除了為自身安全理由外,也因為害怕「撞鬼」。
數年前,當電影《大頭怪嬰》上映後,摩星嶺頓成尋鬼勝地,不少人在夜間乘的士上山探險。某夜這名司機接載數名青年到摩星嶺後,便空車沿摩星嶺徑下山,中途有一個中年男子揚手截車,於是他便停車讓那名男子上車,並循例問他目的地。不過,那男子卻沒有回答,的士向落山方向行駛,當到達摩星嶺徑和域多利道交界時,他把的士停下,想再問那位乘客要到哪褢。這時,他透過倒後鏡望著後座乘客位,赫然發覺竟能望穿這位乘客的身體而見到車後微弱的街燈燈光!他強作鎮定,也不敢再問,並沿著域多利道慢行。因為他曾聽聞有行家在遇上靈體後發生交通意外,所以便小心翼翼地駕駛。
當行了一段路程後,他眼角瞄了一瞄倒後鏡,發覺那名乘客不見了,才放膽加快車速駛往市區。怎料當車子駛到西環時,竟發現「他」已坐在鄰座的乘客位!他連忙將車子停下,並以顫抖的聲音對「他」說:「大佬,搵兩餐嗜,唔好嚇我啦!」語畢,那男子對他點頭一笑,便穿透車門離開。自此之後,他對摩星嶺便很有戒心,而車內更掛上開了光的觀音像,以保平安。
打野戰遇幽靈軍團
摩星嶺除了不時吸引探險者到訪外,也是野戰勝地,山上一個戰時遺下的碉堡,是氣槍活動喜愛者的樂園。傳聞某個週六黃昏,又有一群年輕人聯群上山「開戰」。當他們到達摩星嶺後,天色已差不多全黑了,但他們都配有夜視鏡,當他們分成兩方各據山頭後,一場模擬戰事就此開始。
其中一位參與者躲在碉堡內的一處隱蔽地方,用夜視鏡觀察四周環境時,發現在鏡頭中見到遠處人頭湧湧,然而用肉眼卻看不到有任何人。他初時以為只是天色太暗的關係,但想深一層,他們一夥哪有這麼多人?而且沿途也沒有見到其他人。那麼「他們」又是誰呢?在他細心觀察後,才發覺那些人是身穿二次大戰時的日本軍服!
另一邊廂,戰事開始了,啪啪聲的氣槍聲此起彼落。有人在不遠處見到一個「敵軍」,便興奮地向其掃射,射了幾下已覺得有點不對勁,朦朧間見到對方的軍服並不像他們那夥人,而且氣槍的子彈竟能穿透那半透明的身體!他猜到是看見靈體了,而那個「敵軍」卻似乎動怒了,並朝他的方向走過來,他惟有慌不擇路地掉頭便往山下拚命地走,更感到有一股能量從後追趕。直至走到碉堡附近,忽然耳邊隱約傳來一把聲音說:「過左呢處啦,我會睇住你!」當他朝那聲音的方向一望,見到有數十個被棄置的神位放在碉堡的角落內。他別無選擇,便躲在那處暫避,果然感到那股能量消失了,探頭一看也不見追兵。這時,他便慌忙以電話聯絡其餘的隊友,提早結束戰事下山。
當他們安全離開後,傾談下才知道,原來除了他們二人,其他隊友也見到那些「敵軍」,甚至有人見到整隊日軍在軍操呢!翌日,他們回到那個安放棄置神位的碉堡拜祭一番,算是作為酬謝,才心安理得地離開。
四大鬼屋之一 基隆鬼屋
四大鬼屋之一 基隆鬼屋
四大鬼屋之一 基隆鬼屋
荒廢多年主因產權未分
拜靈異節目的流行所賜,「基隆鬼屋」的名聲不脛而走,並與嘉義民雄等鬼屋名列四大鬼屋之一。然而,它真的是鬼屋嗎?答案是:No1。經過基隆文史工作者薛麗妮長期的查訪,林開群洋樓荒廢多年的主因,只是「產權未分」。
話說民國二十年,有位名叫林開群的礦業巨賈,在今愛一路、忠一路口建造了一棟三層洋樓,財力雄厚的林開群為凸顯有錢人的氣派,不惜斥資數百萬元,由大陸進口全部建材,並高薪聘請唐山師傅設計、建築,甚至,還創新潮流,在屋頂闢建一座空中庭園。據說,林開群洋樓為了展現財力,建樓前曾多方尋找一基隆人都能注意到的地點,最後在風水師的建議下,終於選在位於市區,又面臨港口與車站的現址,讓路人或是入港的船隻,都能注意到豪華的林開群洋樓。
林開群包採三峽煤礦發跡創辦海山礦業得富甲一方業鉅子林開群,據說原本只是一個在城隍廟廟埕編竹簍、筲箕等竹器的窮小子,因緣際會在貴人相助下包採三峽煤礦,才得以發跡。據了解,當初礦主對開採煤礦並無信心,故與林開群約定只開採地下五百公尺以上的煤礦,如果真有煤礦,五百公尺以下的開採所得全歸林開群所有。源源不絕、取之不盡的煤礦,讓鹹魚大翻身的林開群,財力與日遽增,並得以創辦海山礦業,成為富甲一方的礦業大亨。
民國二十年,林開群蓋了洋樓之後,並未久住,大約在民國二十五年的時候,租給了畫家倪蔣懷。倪蔣懷在近代美術史上,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除了是台灣第一位西畫家,更在近代美術運動的推廣上不遺餘力,作育不少畫壇英才。倪蔣懷的成就不只在美術界,早在民國十年,就已投入煤礦包採的事業,一面作畫、一面經營煤礦事業的他,因礦山都在基隆周邊,大部分與煤礦相關的產業和機構都設在基隆,故從台北遷居基隆,成為基隆少數熱心美術的實業家。
洋樓被畫家倪蔣懷租三年
倪蔣懷初到基隆的前十五年間頻頻搬家,一開始是住在以前俗稱「公園腳」的地方,再遷居至新興街,最後看上林開群洋樓,便將它租了下來。林開群洋樓的位置良好,擁有絕佳的視野,從樓頂的庭園俯瞰基隆港區,港灣美景、基隆車站、郵局、公會堂(今文化中心)盡收眼底,堪稱是當時全台最美的港都景色,難怪倪蔣懷會租下林開群洋樓。除了作畫之外,倪蔣懷也常邀約畫友,共聚窗口,欣賞港灣美景。
事實上,倪蔣懷租下林開群洋樓最主要的目的,純粹是為了作畫,倪蔣懷只租賃林開群洋樓三年左右,之後,他的煤礦事業達到高峰,便在田寮河畔前段的雙葉町購地,自建一間二層三間併連的鋼筋水泥住宅,從此之後,就不曾搬過家,一直住到終老。
美軍駐台期間成美琪酒吧
倪蔣懷遷出後,洋房就一直空了下來,直到美軍駐台期間,有人看中洋房面對港口之便,就租了下來,開設「美琪酒吧」,大做美國水兵的生意。由於占地廣,小姐又熱情,豔名遠播的美琪酒吧,遂成為美國阿兵哥的最愛,由窗外望去,幾乎每天晚上都可見到一對對男女相擁的身影。不過,就在某個星期六晚上,美琪酒吧生意最好的時候,一把突如其來的大火,將整個酒吧燒毀,酒吧內上百名的男女,十之八九皆葬身火場。
酒女一把火報復美國大兵,可憐數十名酒客小姐陪葬
這把火燒得莫名,卻是兇手早已預謀的。原來,酒吧有個名叫「娜娜」的酒女,因懷了美國大兵的孩子,所以希望能和大兵一起回美國,但卻遭到大兵的拒絕與嘲諷。為了復仇,娜娜就在大兵回國的前一夜,以餞行的名義,找來大兵狂歡。就在大兵喝得酩酊之際,娜娜將預藏的汽油灑向大兵,然後推倒桌上的燭台,霎時火焰沖天,人們的哀叫聲不絕於耳,娜娜與大兵雙雙死亡,可憐數十名的酒客與小姐,也都一起陪葬。
一夜之間,數十條人命慘死,震撼當時的基隆市,此後,洋房靈異傳說越來越多。有人說,每到入夜時分,由遠處向洋房望去,就隱約可見有男男女女相擁熱舞的身影;有人信誓旦旦表示,幾乎每天什夜都有綠色鬼火在洋房中飄曳;更有人指出,留著長髮的娜娜,會在窗邊向路人招手微笑,當有人注意到她時,她還會撥撩長髮,露出半邊已經燒焦的臉龐。
慘案後兩次翻修工人暴斃,屋主覺冤魂作祟任其荒廢
據說,慘案之後,林開群後代打算將整棟洋樓重新翻修,哪知,才開工第一天,就有工人暴斃身亡。屋主心中暗叫不妙,直覺是冤魂作祟,馬上請了一位法師來作法,超渡亡魂,直到法事結束後,才鬆了一口氣,認為好兄弟應該已被法師擺平。結果,第二次開工更慘,不但吊車、怪手突然故障,就連操作員都當場莫名死在座位上。從此之後,屋主再也不敢打翻修洋樓的主意,任其荒廢至今。
儘管林開群洋房的靈異傳聞眾多,但根據學者研究,林開群洋樓之所以遲遲未拆除重建,純粹的只是因為林家的產權未分罷了。雞籠文史協進會總幹事薛麗妮,曾耗費數個月時間,訪問五十餘人,終於得知此屋的產權仍屬林家所有,只不過林家後代子孫人數眾多,林開群去世後未將此屋產權交代清楚,加上林家後代皆事業有成,經濟能力不錯,無人肯花心思去整頓,才會落得任其荒廢。
四大鬼屋之一 基隆鬼屋
荒廢多年主因產權未分
拜靈異節目的流行所賜,「基隆鬼屋」的名聲不脛而走,並與嘉義民雄等鬼屋名列四大鬼屋之一。然而,它真的是鬼屋嗎?答案是:No1。經過基隆文史工作者薛麗妮長期的查訪,林開群洋樓荒廢多年的主因,只是「產權未分」。
話說民國二十年,有位名叫林開群的礦業巨賈,在今愛一路、忠一路口建造了一棟三層洋樓,財力雄厚的林開群為凸顯有錢人的氣派,不惜斥資數百萬元,由大陸進口全部建材,並高薪聘請唐山師傅設計、建築,甚至,還創新潮流,在屋頂闢建一座空中庭園。據說,林開群洋樓為了展現財力,建樓前曾多方尋找一基隆人都能注意到的地點,最後在風水師的建議下,終於選在位於市區,又面臨港口與車站的現址,讓路人或是入港的船隻,都能注意到豪華的林開群洋樓。
林開群包採三峽煤礦發跡創辦海山礦業得富甲一方業鉅子林開群,據說原本只是一個在城隍廟廟埕編竹簍、筲箕等竹器的窮小子,因緣際會在貴人相助下包採三峽煤礦,才得以發跡。據了解,當初礦主對開採煤礦並無信心,故與林開群約定只開採地下五百公尺以上的煤礦,如果真有煤礦,五百公尺以下的開採所得全歸林開群所有。源源不絕、取之不盡的煤礦,讓鹹魚大翻身的林開群,財力與日遽增,並得以創辦海山礦業,成為富甲一方的礦業大亨。
民國二十年,林開群蓋了洋樓之後,並未久住,大約在民國二十五年的時候,租給了畫家倪蔣懷。倪蔣懷在近代美術史上,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除了是台灣第一位西畫家,更在近代美術運動的推廣上不遺餘力,作育不少畫壇英才。倪蔣懷的成就不只在美術界,早在民國十年,就已投入煤礦包採的事業,一面作畫、一面經營煤礦事業的他,因礦山都在基隆周邊,大部分與煤礦相關的產業和機構都設在基隆,故從台北遷居基隆,成為基隆少數熱心美術的實業家。
洋樓被畫家倪蔣懷租三年
倪蔣懷初到基隆的前十五年間頻頻搬家,一開始是住在以前俗稱「公園腳」的地方,再遷居至新興街,最後看上林開群洋樓,便將它租了下來。林開群洋樓的位置良好,擁有絕佳的視野,從樓頂的庭園俯瞰基隆港區,港灣美景、基隆車站、郵局、公會堂(今文化中心)盡收眼底,堪稱是當時全台最美的港都景色,難怪倪蔣懷會租下林開群洋樓。除了作畫之外,倪蔣懷也常邀約畫友,共聚窗口,欣賞港灣美景。
事實上,倪蔣懷租下林開群洋樓最主要的目的,純粹是為了作畫,倪蔣懷只租賃林開群洋樓三年左右,之後,他的煤礦事業達到高峰,便在田寮河畔前段的雙葉町購地,自建一間二層三間併連的鋼筋水泥住宅,從此之後,就不曾搬過家,一直住到終老。
美軍駐台期間成美琪酒吧
倪蔣懷遷出後,洋房就一直空了下來,直到美軍駐台期間,有人看中洋房面對港口之便,就租了下來,開設「美琪酒吧」,大做美國水兵的生意。由於占地廣,小姐又熱情,豔名遠播的美琪酒吧,遂成為美國阿兵哥的最愛,由窗外望去,幾乎每天晚上都可見到一對對男女相擁的身影。不過,就在某個星期六晚上,美琪酒吧生意最好的時候,一把突如其來的大火,將整個酒吧燒毀,酒吧內上百名的男女,十之八九皆葬身火場。
酒女一把火報復美國大兵,可憐數十名酒客小姐陪葬
這把火燒得莫名,卻是兇手早已預謀的。原來,酒吧有個名叫「娜娜」的酒女,因懷了美國大兵的孩子,所以希望能和大兵一起回美國,但卻遭到大兵的拒絕與嘲諷。為了復仇,娜娜就在大兵回國的前一夜,以餞行的名義,找來大兵狂歡。就在大兵喝得酩酊之際,娜娜將預藏的汽油灑向大兵,然後推倒桌上的燭台,霎時火焰沖天,人們的哀叫聲不絕於耳,娜娜與大兵雙雙死亡,可憐數十名的酒客與小姐,也都一起陪葬。
一夜之間,數十條人命慘死,震撼當時的基隆市,此後,洋房靈異傳說越來越多。有人說,每到入夜時分,由遠處向洋房望去,就隱約可見有男男女女相擁熱舞的身影;有人信誓旦旦表示,幾乎每天什夜都有綠色鬼火在洋房中飄曳;更有人指出,留著長髮的娜娜,會在窗邊向路人招手微笑,當有人注意到她時,她還會撥撩長髮,露出半邊已經燒焦的臉龐。
慘案後兩次翻修工人暴斃,屋主覺冤魂作祟任其荒廢
據說,慘案之後,林開群後代打算將整棟洋樓重新翻修,哪知,才開工第一天,就有工人暴斃身亡。屋主心中暗叫不妙,直覺是冤魂作祟,馬上請了一位法師來作法,超渡亡魂,直到法事結束後,才鬆了一口氣,認為好兄弟應該已被法師擺平。結果,第二次開工更慘,不但吊車、怪手突然故障,就連操作員都當場莫名死在座位上。從此之後,屋主再也不敢打翻修洋樓的主意,任其荒廢至今。
儘管林開群洋房的靈異傳聞眾多,但根據學者研究,林開群洋樓之所以遲遲未拆除重建,純粹的只是因為林家的產權未分罷了。雞籠文史協進會總幹事薛麗妮,曾耗費數個月時間,訪問五十餘人,終於得知此屋的產權仍屬林家所有,只不過林家後代子孫人數眾多,林開群去世後未將此屋產權交代清楚,加上林家後代皆事業有成,經濟能力不錯,無人肯花心思去整頓,才會落得任其荒廢。
不見鬼影 未聞怪聲 香港鬼屋命途難料.
這是被無數電影「濫用」的情節——夜幕低垂,主角走進幽暗的森林中,希望能找個地方借宿,最後發現一所大屋,受到主人熱情款待,原來那是惡夢的開始,翌日發現自己睡在墳上……
其實,香港也有不少荒廢的房子,引發出很多鬼怪話題。不知多少個晚上,它們都吸引了許多年輕人探秘。為了應萬聖節,記者壯著膽子,想帶各位讀者走訪鬼屋,不讓那聲稱「嚇到你阿媽都唔認得」的主題公園專美。在明查暗訪後,雖然找到這些鬼屋,但始終沒有中邪著魔,或艷情奇遇,只是……
根據差餉物業估署《香港物業報告2007》,去年全港有62,770個空置私人住宅單位,空置率約5.9%,即是每100個住宅單位,就有5至6間是空置的。在廣東話裡,「空屋」與「凶屋」同音,房子的活力取決於戶主的存在,一旦人去樓空,房子便成為真正的死物,等於人沒有了心臟。如果裡面發生過命案,或者死於其中,就更難再找人住進去了。
鬼屋無鬼,只是人的心中有鬼。
工程進行中 百年荒廟常寂園
如果你喜歡郊遊,就會知道大埔梅樹坑的位置,而在那公園左看右看,便會發現一幢灰黃色的古老大屋。無論是早上或下午,屋裡都是漆黑一片,彷彿無底深潭。纏在樑柱上的蔓藤,好像會纏著入侵者。若非要介紹鬼屋,記者死也不會走近這座房子。
「平時晨運走過,我也不去看它,反正那是一間不起眼的鬼屋。」一位正在晨運的男子告訴記者。
這房子是「常寂園」,原名叫「性成堂」。據屋外碑文所載,始建於1854年,本來是寺廟,內裡曾供奉200餘個先人的靈龕,鼎盛時期駐有僧眾20多人,但因後繼無人而被廢置。
這屋的外牆仍可看到典雅的石雕裝飾,內部只有數百呎,如果不走近看看,也不知原來「別有洞天」——大屋旁邊有一條通往後院「普同塔」的小道,原本安置了不少遺骨,直至1996年才被電視外景隊發現,據說那時很多靈龕已破毀,先人的骨灰散落一地,慘不忍睹,幸好經有心人的奔走,得古巖靜苑的住持好心收到這些遺物,供奉在廟內。
鬼話連篇 信不信由你
記者懷著戰兢心情,打算強行走進老屋,但這念頭被赤膊強壯的工人及重重圍板所攔阻。工人告訴記者,該地已被申請為地盤。就眼前所見,常寂園兩旁的確已搭上棚架,正在進行批蕩工程。同時,記者看到有工人在石碑前上香,求個心安理得。
工人指出,他們在數月前已接到維修常寂園的指示,但業主是誰,就不太清楚。他們也贊成維修,因為把建築物的外牆翻新,看上去也不會那麼陰森可怕。
在大埔梅樹坑工作的清潔工友,把常寂園的傳說告訴了記者。「聽說有學生為了做資料搜集,打算進常寂園看個究竟,出來後立刻嘔吐及暈眩。」
「工人剛剛來在這裡進行維修工程,有天遇著大雨,四人走進去避雨,第二天全都病倒了,最後更要找道士做法事,每天開工前上香,以保工程順利進行。」
「曾有女工告訴我,某個晚上,她在這裡看見一個帶帽的男子走進常寂園,然後不見蹤影,後來她調離這個公園,不知是否與此事有關?」
再三尋訪,記者也找不出業主是誰,但流言真實與否已不重要,記者只知香港又少了一個清靜去處。
沒有鬼怪 南固台只有木瓜樹
記者風聞灣仔船街也有一間著名鬼屋,立刻到該處了解。
船街本身地處偏僻,雖鄰近皇后大道中,拐進這條橫街的人並不多見。船街的南段是一條長長的樓梯,沿路所見,盡是滿布瓦礫的工地。記者差點以為鬼屋被清拆了,後來聽說這一排空地原是舊唐樓,在1942年香港淪陷後,曾被日軍用作慰安所,不少婦女不甘受辱而遇害。
再往山上走就可找到傳說的鬼屋南固台。不甚起眼的南固台別名「紅屋」,興建於1918年,是富商杜仲文擁有,後來將其轉讓胞弟杜澤文。1945年,杜澤文死於宅內,房子亦漸漸荒廢。1988年,合和以1,600萬向杜家收購南固台,其後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,但至今仍未見有重建計劃,現更被古物古跡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。
據舊報道所載,在4年前,有一群年輕人自組「捉鬼敢死隊」到南固台及聖路琦中學探險,雖不得其門而入,當中有人發現南固台樓梯間出現無腳的白影,立刻落荒而逃。這群青年跑到街上餘驚悸未消,又有女孩突然發狂,變聲大喊「你瓊帶我返去,同佢瓊玩!」,然後在地上滾動。其後警方到場,合四人之力才將80磅的小女孩制伏。
不過,很多船街的街坊都不相信有關南固台的鬼故事,但透過重門深鎖看南固台,加上四周婆娑石牆樹影,顯得分外沉寂。
何來鬼影 青年硬闖私家地
住在附近的劉先生指出,原來南固台以前是沒有上鎖,因為裡面甚麼都沒有。「裡面只不過有3、4棵木瓜樹,附近的街坊經常採摘木瓜。經過上次『撞鬼』事件後,更有不少年輕人偷偷跑進去玩火,釀成火災。自此,大門深鎖,每隔1小時就有管理員巡邏。」
管理員說,每次發現有人闖進南固台,都會立刻報警。「其實裡面哪有鬼?只不過有些人進去以後『自己嚇自己』。我只怕那些後生仔爬牆時跌倒,怕裡面有蛇蟲鼠蟻,早幾年就有人因為爬進去跌傷,又要勞師動眾。」
附近一間五金舖的老闆聽說南固台曾是日軍總部,在1988年合和收購以後才丟空。他也記得裡面有一棵木瓜樹,曾看見果狸到那裡採果,居民不甘讓果狸獨享口福,於是往往搶先一步摘去瓜果,滿足口腹之慾。
他朝君體也相同
仍不甘心的記者,本想繼續為讀者找尋萬聖節好去處,但聽到很多著名鬼屋不是重修,便是已改建,原本抓著相機的手,也不期然放鬆了。一座樓老了,自然要消失,正如人的身體老朽,也有化為塵土的一天。
記者最深刻的感受是,原來一座房屋在年輕的時候,總是讓人很想住進去,正如任何人也喜愛年輕的身體。然而一旦變得殘舊,只會把人趕得遠遠的——沒有人留戀老去的軀殼。
活化,重建,就等如器官移植,將一個老死的建築部件,移植給新的建築內容,讓他帶著不完全的記憶存在下去。建築和人,為何不能愈老愈可愛,反而教人見了就怕?「原來奼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」。忽然悲從中來,想起他朝君體也相同。
其實,香港也有不少荒廢的房子,引發出很多鬼怪話題。不知多少個晚上,它們都吸引了許多年輕人探秘。為了應萬聖節,記者壯著膽子,想帶各位讀者走訪鬼屋,不讓那聲稱「嚇到你阿媽都唔認得」的主題公園專美。在明查暗訪後,雖然找到這些鬼屋,但始終沒有中邪著魔,或艷情奇遇,只是……
根據差餉物業估署《香港物業報告2007》,去年全港有62,770個空置私人住宅單位,空置率約5.9%,即是每100個住宅單位,就有5至6間是空置的。在廣東話裡,「空屋」與「凶屋」同音,房子的活力取決於戶主的存在,一旦人去樓空,房子便成為真正的死物,等於人沒有了心臟。如果裡面發生過命案,或者死於其中,就更難再找人住進去了。
鬼屋無鬼,只是人的心中有鬼。
工程進行中 百年荒廟常寂園
如果你喜歡郊遊,就會知道大埔梅樹坑的位置,而在那公園左看右看,便會發現一幢灰黃色的古老大屋。無論是早上或下午,屋裡都是漆黑一片,彷彿無底深潭。纏在樑柱上的蔓藤,好像會纏著入侵者。若非要介紹鬼屋,記者死也不會走近這座房子。
「平時晨運走過,我也不去看它,反正那是一間不起眼的鬼屋。」一位正在晨運的男子告訴記者。
這房子是「常寂園」,原名叫「性成堂」。據屋外碑文所載,始建於1854年,本來是寺廟,內裡曾供奉200餘個先人的靈龕,鼎盛時期駐有僧眾20多人,但因後繼無人而被廢置。
這屋的外牆仍可看到典雅的石雕裝飾,內部只有數百呎,如果不走近看看,也不知原來「別有洞天」——大屋旁邊有一條通往後院「普同塔」的小道,原本安置了不少遺骨,直至1996年才被電視外景隊發現,據說那時很多靈龕已破毀,先人的骨灰散落一地,慘不忍睹,幸好經有心人的奔走,得古巖靜苑的住持好心收到這些遺物,供奉在廟內。
鬼話連篇 信不信由你
記者懷著戰兢心情,打算強行走進老屋,但這念頭被赤膊強壯的工人及重重圍板所攔阻。工人告訴記者,該地已被申請為地盤。就眼前所見,常寂園兩旁的確已搭上棚架,正在進行批蕩工程。同時,記者看到有工人在石碑前上香,求個心安理得。
工人指出,他們在數月前已接到維修常寂園的指示,但業主是誰,就不太清楚。他們也贊成維修,因為把建築物的外牆翻新,看上去也不會那麼陰森可怕。
在大埔梅樹坑工作的清潔工友,把常寂園的傳說告訴了記者。「聽說有學生為了做資料搜集,打算進常寂園看個究竟,出來後立刻嘔吐及暈眩。」
「工人剛剛來在這裡進行維修工程,有天遇著大雨,四人走進去避雨,第二天全都病倒了,最後更要找道士做法事,每天開工前上香,以保工程順利進行。」
「曾有女工告訴我,某個晚上,她在這裡看見一個帶帽的男子走進常寂園,然後不見蹤影,後來她調離這個公園,不知是否與此事有關?」
再三尋訪,記者也找不出業主是誰,但流言真實與否已不重要,記者只知香港又少了一個清靜去處。
沒有鬼怪 南固台只有木瓜樹
記者風聞灣仔船街也有一間著名鬼屋,立刻到該處了解。
船街本身地處偏僻,雖鄰近皇后大道中,拐進這條橫街的人並不多見。船街的南段是一條長長的樓梯,沿路所見,盡是滿布瓦礫的工地。記者差點以為鬼屋被清拆了,後來聽說這一排空地原是舊唐樓,在1942年香港淪陷後,曾被日軍用作慰安所,不少婦女不甘受辱而遇害。
再往山上走就可找到傳說的鬼屋南固台。不甚起眼的南固台別名「紅屋」,興建於1918年,是富商杜仲文擁有,後來將其轉讓胞弟杜澤文。1945年,杜澤文死於宅內,房子亦漸漸荒廢。1988年,合和以1,600萬向杜家收購南固台,其後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,但至今仍未見有重建計劃,現更被古物古跡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。
據舊報道所載,在4年前,有一群年輕人自組「捉鬼敢死隊」到南固台及聖路琦中學探險,雖不得其門而入,當中有人發現南固台樓梯間出現無腳的白影,立刻落荒而逃。這群青年跑到街上餘驚悸未消,又有女孩突然發狂,變聲大喊「你瓊帶我返去,同佢瓊玩!」,然後在地上滾動。其後警方到場,合四人之力才將80磅的小女孩制伏。
不過,很多船街的街坊都不相信有關南固台的鬼故事,但透過重門深鎖看南固台,加上四周婆娑石牆樹影,顯得分外沉寂。
何來鬼影 青年硬闖私家地
住在附近的劉先生指出,原來南固台以前是沒有上鎖,因為裡面甚麼都沒有。「裡面只不過有3、4棵木瓜樹,附近的街坊經常採摘木瓜。經過上次『撞鬼』事件後,更有不少年輕人偷偷跑進去玩火,釀成火災。自此,大門深鎖,每隔1小時就有管理員巡邏。」
管理員說,每次發現有人闖進南固台,都會立刻報警。「其實裡面哪有鬼?只不過有些人進去以後『自己嚇自己』。我只怕那些後生仔爬牆時跌倒,怕裡面有蛇蟲鼠蟻,早幾年就有人因為爬進去跌傷,又要勞師動眾。」
附近一間五金舖的老闆聽說南固台曾是日軍總部,在1988年合和收購以後才丟空。他也記得裡面有一棵木瓜樹,曾看見果狸到那裡採果,居民不甘讓果狸獨享口福,於是往往搶先一步摘去瓜果,滿足口腹之慾。
他朝君體也相同
仍不甘心的記者,本想繼續為讀者找尋萬聖節好去處,但聽到很多著名鬼屋不是重修,便是已改建,原本抓著相機的手,也不期然放鬆了。一座樓老了,自然要消失,正如人的身體老朽,也有化為塵土的一天。
記者最深刻的感受是,原來一座房屋在年輕的時候,總是讓人很想住進去,正如任何人也喜愛年輕的身體。然而一旦變得殘舊,只會把人趕得遠遠的——沒有人留戀老去的軀殼。
活化,重建,就等如器官移植,將一個老死的建築部件,移植給新的建築內容,讓他帶著不完全的記憶存在下去。建築和人,為何不能愈老愈可愛,反而教人見了就怕?「原來奼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」。忽然悲從中來,想起他朝君體也相同。
簡介
俗稱「高街鬼屋」的前高街精神病院,建於1891年,初期為外籍醫護人員宿舍,其後在1941年擴建,改為精神病院。病院在1971年停止服務後空置,「鬼屋」之名遂起,並成為西區一個標誌。
大樓曾經歷兩次大火,以磚及木材建成的主樓部分,大部分已燒毀破爛,部分屋頂塌下,但向東邊街及高街,以麻石及磚建成的外牆及長廊則倖存。外牆屬傳統維多利亞式建築,用粗曠的花崗石建成,富質感,而外牆後的長廊內牆,則由紅磚砌成,砌工精細,排列有序,予人自然舒適的感覺。「鬼屋」外牆及長廊仍是香港唯一純用麻石建成的外牆古建築,極具歷史價值。
2001年,「鬼屋」主樓敵不過發展需要,拆卸後重建為一幢九層的社區綜合大樓,只保樓外牆及長廊。這種手法在外國被稱為「外牆主義」(facadism)。
不知香港使用外牆主義的靈感,是不是來自澳門大三巴,如果是,實屬不幸。大三巴是因為意外而成為地標之王,如果這種「燒後欄保前門」的方法屬人為,又有甚麼價值?「藝術」的崇高價值在於不可重複,沒有人可以重複畫作《夢娜麗莎》,米開朗基羅也雕不出第二個大衛像。「外牆主義」既是人為,即可重複用於任何建築物,沒有彌足珍貴的藝術價值,故不可能製造地標奇蹟。只有像大三巴,由「上帝」操刀製造火災,其故事才令人神往。
退一萬步想,假設以外牆主義作「保育」手段,不礙其欣賞價值,即使大三巴不是人為的傑作,但我們還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:大三巴的觀賞價值不單在樓牌本身,而在於大三巴座落的空間,那是一個歷史偶然觸發、不能抽離的氛圍(ambience)。
試想,我們可不可以在大三巴後的空地興建一座現代商廈呢?又或者在樓梯盡頭興建一個賭場呢?如果你能回答並理解這個問題,你自然明白為甚麼高街鬼屋後面絕不應建一座現代化社區中心。
至於政府官員對這種「外牆主義」(facadism)的「保育」方法」,又有何意見呢?
「嚴格來說,這不算是文物保存,但總算是一個平衡,是一個折衷的方法!」參與「鬼屋」外牆復修工程的建築署高級物業事務經理林社鈴,承認今次只保留「鬼屋」外牆,並在後面加建新建築物的方法,不能算是絕對成功,但這種外國稱為「外牆主義」的手法,屬港府首次的嘗試,效果好與壞,有待公眾定斷。
港府拆卸「鬼屋」主樓,曾遭不少愛好文物人士的抨擊,指此舉是摧毀歷史。多年從事歷史建築保護工作的林社鈴,也道出心中的矛盾。「拆古蹟,自己也心痛,但保護古蹟及文物十分困難,文物存在時,市民不會在意,當年如果每個人也要求保留﹙鬼屋主樓﹚,我肯定可以保留得到﹗」林社鈴慨嘆道,沒有市民的支持,文物保護就辦不成(
《明報》,2001年1月28日)
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
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
鬼,又稱亡靈或幽靈,被一些人認為是死亡後所留下的的靈體。網路上流行稱鬼為「阿飄」;臺灣人也稱遊蕩在外的鬼為「魔身仔[來源請求]」,又慣以「好兄弟」尊稱之;香港人也稱之為「污漕野」或「鴉烏」。歷史背景在中國文化史上,商朝、周朝時期的中國人尚未產生長生不死的神仙觀念,也未有佛教宣導的輪迴轉世的思想,但當時的人也已經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,並且生前的身份會在陰間延續。因此商周時代人們認為人死後的靈魂依然繼續關心影響人世之事,這導致占卜的流行,並且還有陪葬的觀念。在西方文化中,由於很早就有崇拜死人的傳統,所以鬼在人的思想概念中是存在的。從聖經希伯來語經卷(《舊約》)的記載可以看出,儘管古代以色列人並不相信鬼怪等,以色列的上帝耶和華告訴以色列人,人不該相信死人還有什麼能力,偶像更沒有任何用處,但是古代亞細亞很多國家都有對鬼的崇拜,通靈術也十分普遍。求問鬼和各路神是各國交戰合約等的必走程序。
另外,鬼存在的說法,在後期發展出來的印度教、神道教、伊斯蘭教,都能找到。[編輯] 各方觀點綜述[編輯] 無神論者無神論者認為:既然我們到目前為止,還未找到鬼存在的確鑿證據,不妨認為鬼並不存在。無神論者的基本出發點是,結論必須經得起推敲,如果可以通過現有技術發現,則可以將這個過程重現。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探測到鬼或者無法描述這種物質或者能量,所以它是不存在的,同理,也不存在任何神或者有超越生物能力的東西存在。[編輯] 不可知論者不可知論者認為,鬼可能存在,但現時卻未能證明其存在與否。[編輯] 有神論者與宗教有神論者雖相信有鬼,但卻拿不出無可辯駁的證據。在世界幾大宗教中,相信靈魂不死,崇拜鬼神幾乎是共通特點。孔子說:「非其鬼而祭之,諂也。」表明對鬼神有所求即諂媚行為,非君子之道。曾子曰:「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!」可見儒家祭拜祖先,內在強調感念、追思之義,外在則表現以謹慎、尊敬之禮,目的在使風俗淳厚。子又曰:「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﹖」正強調人事的優先性,即人活著當以「盡人事」為優先,無暇顧及鬼神。復言:「務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,可謂知矣。」主張為政者,對宗教信仰當敬而遠之,勿使亂政。(以上引言見《論語》)。儒家觀點當屬不必知論者。不言鬼怪,只看重盡其在我的部分,為所當為,即無愧君子之道。[編輯] 佛教[編輯] 中陰身主條目:中陰身民間信仰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,在佛教看來不是這樣的。人死後,亡者的心識一旦離開肉身,在投生六道任何一道之前,其心識便會因業力及對自己的執愛而得一種稱為「中陰身」的細微身,以這種身存在至因緣成熟而再次投生為止。這種中陰身的所謂「身相」,並無實質,只是大概具身相而矣。中陰身並不吃用實質的飲食,而以氣味為食。中陰身的身相,是他的下一生的形相。如下一生將生畜牲道者,形如畜牲而身如煙色;將生於地獄道的中陰身色如焦炭,行走時是倒立而行的;將生為餓鬼者身如水色,倒退而行;當生人界者,身如金色而平行;當生天界中之色界天者身色白而行動時如上升飛行一般;當生天界中之欲界天者身色亦為金色,行時如飛行上升。以上這些是依據《入胎經》描述而說的。此外,六道中的下五道或天界之欲、色二界之生命完結時,而當生天界中之無色界者,死時即於當處成無色界,並不會經歷中陰期,故此不會有中陰身。可見中陰身與民間所說的鬼並不相同,因為中陰身不具有生前之形象,也不會顯現在一般沒有神通的人的眼前,並且也無法移動或改變身邊的器物等東西。[編輯] 餓鬼道主條目:餓鬼道餓鬼道,是六道輪迴中的一道,和中陰本質上不同。根據佛教所言,餓鬼和一般所說的「鬼」並不相同。餓鬼和人一樣,為六道的一部份,擁有色身(肉身);一般所說的鬼在佛教稱為中陰。[編輯] 基督教聖經所指的「鬼」是魔鬼(撒旦[1])或邪靈(跟隨撒旦的天使)。他們雖然有力量影響人類世界,但是最終會被上帝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中消滅。聖經原文指出,人在死後就會失去所有的感知能力,也不會知道現在發生的事情,他們的思想也會停止下來,不會對現在世界產生影響。[2]然而基督教在發展中,特別是4世紀以後,吸收了大量其它宗教的思想,因此靈魂不死和地獄等觀點出現在宗教文獻中,通靈術,魔法和偶像崇拜也隨之進入羅馬天主教。由於現在基督教教派成千上萬,大部分教派都相信人有不死的靈魂,他們或者在天堂或者在地獄或者介於二者之間,普遍的觀點是人死後,好人的靈魂就進入天堂,而惡人的就進入地獄,還有一些「暫時」不願進入天堂的就成了游蕩的鬼。天主教中還有叫做煉獄的地方,可以讓一些罪不嚴重的人從這裡上到天堂。而巫師可以通過某種手段「呼叫死去的人跟活人說話」。很多宗教文學作品和宗教影視作品都暗示人鬼存在於世界上,並且對世人有舉足輕重的影響,只是人眼看不到或者普通人無法感知到,只有能通靈或者有特異功能的人才能看到。例如在文藝復興時期但丁《神曲》三部曲描述的地獄,煉獄和天堂,儘管沒有聖經經文作為基礎,同樣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。西方的電影如《第六感》《地獄神探》、《人鬼情未了》、《哈里波特系列》,電視和怪異小說,魔幻小說《魔戒三部曲》《納尼亞傳奇系列》中很多都是與鬼怪,魔法,通靈有關的。然而在歷史上,也有個別人或者非主流教派指出,鬼是不存在的,地獄更是無稽之談。這樣的論調完全顛覆基督教一千多年建立起來的神學體系,因此這樣的論調被看作異端,加以鎮壓。而當前的基督教非主流教派耶和華見證人根據舊約的內容推斷,也公開宣傳靈魂、鬼不存在。這一關點被某些其它基督徒接受,但是他們提出三位一體也是錯誤的觀點卻得到絕大部分教派反對。[編輯] 道教道教中,人死後就會變成「鬼」,《太清玉冊》卷五:「雖修道而成,不免有死,遺枯骨於人間者,從高不妙,終為下鬼之稱。故曰鬼」。[3]道教的信徒相信某些修行多年的人(道士、道姑、雲游道人)或者仙通過一定的咒語或者特殊的符號、加有咒語的封條等,可以控制鬼的行為甚至命令鬼執行某種任務。道士道姑等他們雖然介於人和仙之間,確有能力降伏或者殺死鬼。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裡,有很多習俗都是與驅鬼避邪有關的,例如帖春聯,換門神和雄黃酒等。在道教的神學體系裡,地獄中是鬼的世界,而鬼也普遍存在於人世間,他們甚至可以通過修煉達到大能的境界。但是無論鬼怎樣努力都最終不能得到「仙界的承認」而晉升到仙的水準,而最多和妖怪(由動物,植物之類修煉而成,典型的狐狸精、蛇精、花精等)屬於一類。在道教有關的文學作品中,這類觀點十分常見,例如《西遊記》中孫悟空雖然皈依佛教但是它的能力卻是從道教學來;《八仙過海》中的8位神仙幾乎都有與鬼打交道的經歷。《白蛇傳》中更是有鬼為蛇妖服務。[編輯] 民間民間對鬼沒有特定看法,一般人相信,「鬼」以一種電波(念力)形態存在。而人的腦亦選擇性地接收不同的電波(念力),所以有些人特別容易看到「鬼」,有些卻不容易。這亦與為何含恨或含冤而死的人(鬼)會經常出現相呼應,然而也有不少人相信,「鬼」能以儀器探測,包括其聲音、影像及電波,相信可以透過照片、影像紀錄等無意間把鬼魂的影像紀錄下來,通常也稱為「心靈寫真」或是「靈異照片」,也有些人相信可以透過碟仙或附身等途徑與鬼接觸或溝通。有些人說他們真的見過鬼,相信鬼常以光或雲彩的形態出現,會令人有寒冷感覺。但有些人聲稱他們看過人形的鬼。有些鬼可能以可怕的外觀顯現--他們可能顯示被殺方式的標記,如無頭鬼、吊死鬼等。在中國,古人相信「鬼」其實是以一種近似氣體的形式存在:當它進入室內的時候,會如氣體一樣,先貼著牆傳播,最後才充滿整個房間。這也是現今有人說「鬼貼牆走」的起源。也有人相信,人和鬼在不同的空間裡存在,當空間重疊的時候,就會看到對方。當與鬼遭遇時,中國人常會舉行宗教儀式或奉獻紙錢給鬼,以互相溝通,或希望鬼不要干擾人類世界。這都是民間對鬼的傳說,沒有任何人可以提出有力證據證明或否定這些觀點的真確性。中國鄉間常見一種鬼神附體,患者自稱某某神仙,已死者靈魂的化身,此時病人常以這些附體者的口吻、身份講話,聲調也變得特殊,講話內容一般是患者不曾見過,或不曾經歷過的事情。有解釋稱為?症,不過未免牽強。發病者預知和遙知的現象無法用?症解釋。原因有待探求。[編輯] 科學的質疑小於20Hz(赫茲)的次聲波人們在正常情況是聽不見的,有英國科學家認為次聲波能令人感覺在空間中有鬼的存在,或者有不明的不安及恐懼的感受。[4]鬼都被主流的科學家視為超常現象或迷信的表現,不被他們所承認。[編輯] 流行文化圖中中央位置就是《Pac-Man》中的鬼。鬼在許多國家中都十分流行。自初期的電視遊戲開始,鬼已經擔任重要角色。舉個例子,在《Pac-Man》中,鬼是玩家的敵人,玩家不能被它們抓到。任天堂出品的《超級瑪利歐》,鬼也有在當中擔任敵人,相關遊戲《路易的公寓》(Luigi's Mansion),玩家更要在遊戲中進入鬼屋。人們對鬼的害怕或神秘,也導致一些口頭文學、都市傳奇和學校怪談得以廣泛流傳。[編輯] 鬼故事主條目:恐怖文學在許多文藝作品中,我們可以找到許多鬼故事。在這些鬼故事中,有時候鬼是被敵人殺死或死於可怕方式之人的亡靈。鬼留在人間,因為他生氣並想要驚嚇人或危害他的敵人。亦有些故事中的鬼只是心願未了,並無害人之心,甚至與人發生感情。有不少節日都與鬼有關係,例如:清明節 中元節 萬聖夜 迪士尼鬼屋, new super mario bros鬼屋, 有鬼屋, 美孚鬼屋, 高街鬼屋, 香港鬼屋, halloween鬼屋, 迪士尼黑色世界鬼屋, 玩鬼屋, 商場鬼屋
另外,鬼存在的說法,在後期發展出來的印度教、神道教、伊斯蘭教,都能找到。[編輯] 各方觀點綜述[編輯] 無神論者無神論者認為:既然我們到目前為止,還未找到鬼存在的確鑿證據,不妨認為鬼並不存在。無神論者的基本出發點是,結論必須經得起推敲,如果可以通過現有技術發現,則可以將這個過程重現。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探測到鬼或者無法描述這種物質或者能量,所以它是不存在的,同理,也不存在任何神或者有超越生物能力的東西存在。[編輯] 不可知論者不可知論者認為,鬼可能存在,但現時卻未能證明其存在與否。[編輯] 有神論者與宗教有神論者雖相信有鬼,但卻拿不出無可辯駁的證據。在世界幾大宗教中,相信靈魂不死,崇拜鬼神幾乎是共通特點。孔子說:「非其鬼而祭之,諂也。」表明對鬼神有所求即諂媚行為,非君子之道。曾子曰:「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!」可見儒家祭拜祖先,內在強調感念、追思之義,外在則表現以謹慎、尊敬之禮,目的在使風俗淳厚。子又曰:「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﹖」正強調人事的優先性,即人活著當以「盡人事」為優先,無暇顧及鬼神。復言:「務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,可謂知矣。」主張為政者,對宗教信仰當敬而遠之,勿使亂政。(以上引言見《論語》)。儒家觀點當屬不必知論者。不言鬼怪,只看重盡其在我的部分,為所當為,即無愧君子之道。[編輯] 佛教[編輯] 中陰身主條目:中陰身民間信仰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,在佛教看來不是這樣的。人死後,亡者的心識一旦離開肉身,在投生六道任何一道之前,其心識便會因業力及對自己的執愛而得一種稱為「中陰身」的細微身,以這種身存在至因緣成熟而再次投生為止。這種中陰身的所謂「身相」,並無實質,只是大概具身相而矣。中陰身並不吃用實質的飲食,而以氣味為食。中陰身的身相,是他的下一生的形相。如下一生將生畜牲道者,形如畜牲而身如煙色;將生於地獄道的中陰身色如焦炭,行走時是倒立而行的;將生為餓鬼者身如水色,倒退而行;當生人界者,身如金色而平行;當生天界中之色界天者身色白而行動時如上升飛行一般;當生天界中之欲界天者身色亦為金色,行時如飛行上升。以上這些是依據《入胎經》描述而說的。此外,六道中的下五道或天界之欲、色二界之生命完結時,而當生天界中之無色界者,死時即於當處成無色界,並不會經歷中陰期,故此不會有中陰身。可見中陰身與民間所說的鬼並不相同,因為中陰身不具有生前之形象,也不會顯現在一般沒有神通的人的眼前,並且也無法移動或改變身邊的器物等東西。[編輯] 餓鬼道主條目:餓鬼道餓鬼道,是六道輪迴中的一道,和中陰本質上不同。根據佛教所言,餓鬼和一般所說的「鬼」並不相同。餓鬼和人一樣,為六道的一部份,擁有色身(肉身);一般所說的鬼在佛教稱為中陰。[編輯] 基督教聖經所指的「鬼」是魔鬼(撒旦[1])或邪靈(跟隨撒旦的天使)。他們雖然有力量影響人類世界,但是最終會被上帝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中消滅。聖經原文指出,人在死後就會失去所有的感知能力,也不會知道現在發生的事情,他們的思想也會停止下來,不會對現在世界產生影響。[2]然而基督教在發展中,特別是4世紀以後,吸收了大量其它宗教的思想,因此靈魂不死和地獄等觀點出現在宗教文獻中,通靈術,魔法和偶像崇拜也隨之進入羅馬天主教。由於現在基督教教派成千上萬,大部分教派都相信人有不死的靈魂,他們或者在天堂或者在地獄或者介於二者之間,普遍的觀點是人死後,好人的靈魂就進入天堂,而惡人的就進入地獄,還有一些「暫時」不願進入天堂的就成了游蕩的鬼。天主教中還有叫做煉獄的地方,可以讓一些罪不嚴重的人從這裡上到天堂。而巫師可以通過某種手段「呼叫死去的人跟活人說話」。很多宗教文學作品和宗教影視作品都暗示人鬼存在於世界上,並且對世人有舉足輕重的影響,只是人眼看不到或者普通人無法感知到,只有能通靈或者有特異功能的人才能看到。例如在文藝復興時期但丁《神曲》三部曲描述的地獄,煉獄和天堂,儘管沒有聖經經文作為基礎,同樣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。西方的電影如《第六感》《地獄神探》、《人鬼情未了》、《哈里波特系列》,電視和怪異小說,魔幻小說《魔戒三部曲》《納尼亞傳奇系列》中很多都是與鬼怪,魔法,通靈有關的。然而在歷史上,也有個別人或者非主流教派指出,鬼是不存在的,地獄更是無稽之談。這樣的論調完全顛覆基督教一千多年建立起來的神學體系,因此這樣的論調被看作異端,加以鎮壓。而當前的基督教非主流教派耶和華見證人根據舊約的內容推斷,也公開宣傳靈魂、鬼不存在。這一關點被某些其它基督徒接受,但是他們提出三位一體也是錯誤的觀點卻得到絕大部分教派反對。[編輯] 道教道教中,人死後就會變成「鬼」,《太清玉冊》卷五:「雖修道而成,不免有死,遺枯骨於人間者,從高不妙,終為下鬼之稱。故曰鬼」。[3]道教的信徒相信某些修行多年的人(道士、道姑、雲游道人)或者仙通過一定的咒語或者特殊的符號、加有咒語的封條等,可以控制鬼的行為甚至命令鬼執行某種任務。道士道姑等他們雖然介於人和仙之間,確有能力降伏或者殺死鬼。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裡,有很多習俗都是與驅鬼避邪有關的,例如帖春聯,換門神和雄黃酒等。在道教的神學體系裡,地獄中是鬼的世界,而鬼也普遍存在於人世間,他們甚至可以通過修煉達到大能的境界。但是無論鬼怎樣努力都最終不能得到「仙界的承認」而晉升到仙的水準,而最多和妖怪(由動物,植物之類修煉而成,典型的狐狸精、蛇精、花精等)屬於一類。在道教有關的文學作品中,這類觀點十分常見,例如《西遊記》中孫悟空雖然皈依佛教但是它的能力卻是從道教學來;《八仙過海》中的8位神仙幾乎都有與鬼打交道的經歷。《白蛇傳》中更是有鬼為蛇妖服務。[編輯] 民間民間對鬼沒有特定看法,一般人相信,「鬼」以一種電波(念力)形態存在。而人的腦亦選擇性地接收不同的電波(念力),所以有些人特別容易看到「鬼」,有些卻不容易。這亦與為何含恨或含冤而死的人(鬼)會經常出現相呼應,然而也有不少人相信,「鬼」能以儀器探測,包括其聲音、影像及電波,相信可以透過照片、影像紀錄等無意間把鬼魂的影像紀錄下來,通常也稱為「心靈寫真」或是「靈異照片」,也有些人相信可以透過碟仙或附身等途徑與鬼接觸或溝通。有些人說他們真的見過鬼,相信鬼常以光或雲彩的形態出現,會令人有寒冷感覺。但有些人聲稱他們看過人形的鬼。有些鬼可能以可怕的外觀顯現--他們可能顯示被殺方式的標記,如無頭鬼、吊死鬼等。在中國,古人相信「鬼」其實是以一種近似氣體的形式存在:當它進入室內的時候,會如氣體一樣,先貼著牆傳播,最後才充滿整個房間。這也是現今有人說「鬼貼牆走」的起源。也有人相信,人和鬼在不同的空間裡存在,當空間重疊的時候,就會看到對方。當與鬼遭遇時,中國人常會舉行宗教儀式或奉獻紙錢給鬼,以互相溝通,或希望鬼不要干擾人類世界。這都是民間對鬼的傳說,沒有任何人可以提出有力證據證明或否定這些觀點的真確性。中國鄉間常見一種鬼神附體,患者自稱某某神仙,已死者靈魂的化身,此時病人常以這些附體者的口吻、身份講話,聲調也變得特殊,講話內容一般是患者不曾見過,或不曾經歷過的事情。有解釋稱為?症,不過未免牽強。發病者預知和遙知的現象無法用?症解釋。原因有待探求。[編輯] 科學的質疑小於20Hz(赫茲)的次聲波人們在正常情況是聽不見的,有英國科學家認為次聲波能令人感覺在空間中有鬼的存在,或者有不明的不安及恐懼的感受。[4]鬼都被主流的科學家視為超常現象或迷信的表現,不被他們所承認。[編輯] 流行文化圖中中央位置就是《Pac-Man》中的鬼。鬼在許多國家中都十分流行。自初期的電視遊戲開始,鬼已經擔任重要角色。舉個例子,在《Pac-Man》中,鬼是玩家的敵人,玩家不能被它們抓到。任天堂出品的《超級瑪利歐》,鬼也有在當中擔任敵人,相關遊戲《路易的公寓》(Luigi's Mansion),玩家更要在遊戲中進入鬼屋。人們對鬼的害怕或神秘,也導致一些口頭文學、都市傳奇和學校怪談得以廣泛流傳。[編輯] 鬼故事主條目:恐怖文學在許多文藝作品中,我們可以找到許多鬼故事。在這些鬼故事中,有時候鬼是被敵人殺死或死於可怕方式之人的亡靈。鬼留在人間,因為他生氣並想要驚嚇人或危害他的敵人。亦有些故事中的鬼只是心願未了,並無害人之心,甚至與人發生感情。有不少節日都與鬼有關係,例如:清明節 中元節 萬聖夜 迪士尼鬼屋, new super mario bros鬼屋, 有鬼屋, 美孚鬼屋, 高街鬼屋, 香港鬼屋, halloween鬼屋, 迪士尼黑色世界鬼屋, 玩鬼屋, 商場鬼屋
3女生红屋撞鬼
4月的《文汇周刊》登了一个消息 3女生红屋撞鬼。所说的红屋就是这里。 謠傳「猛鬼屋」的灣仔南固臺(又稱紅屋)荒涼大宅,昨發生不可思議的「鬼上身」怪事。八名少年男女組成「鬼屋探險隊」,摸黑夜探古宅,其中三名稱為「神婆」少女,聲稱被厲鬼招手勾魂,突然變成陌生人聲線,臉目猙獰襲擊警員,三名疑撞鬼少女被綑綁送院檢驗。 撞鬼怪事昨引起街坊驚懼,指出該間猛鬼屋所在的船街一帶日戰時期屬「慰安區」,疑慘遭姦淫鬱死的婦女,冤魂不息才現身作祟。不過醫學界認為事件只可姑妄聽之,三名少女沉迷魑魅產生幻覺,屬間歇性失常才行為異常。 適逢月事來潮撞邪的三名少女姓鄭(十三歲)、姓王(十四歲)及姓張(十四歲),就讀北角區一間中學,她們對於筆仙及塔羅牌深信不疑,被同學謔笑為「神婆」。據悉,月前她們聲稱獲筆仙指示,往北角空置的政府物料供應處起骸骨,三女依指引前往起骨,雖白走一趟,但她們卻對陰陽界產生興趣,自組鬼屋探險隊,成員除她們三人外,另有鄭的男友及三女一男同學。 前晚冷風淒簌,她們認為是探鬼的好日子,並以灣仔「紅屋」為目標。「紅屋」位處船街山邊,原名為南固臺的古老荒廢大宅,庭門蕭颯白天路過亦有點寒慄。昨晨零時,八男女摸黑抵達船街沿麻石梯級步往猛鬼屋,當他們發覺大閘深鎖,擬爬牆進入時,突然其中一人打退堂鼓,各人只好走到附近休憩公園商量。 「隻跟住我」 據同行少年稱:「神婆佢突然成個人彈起身,指住『紅屋』條樓梯大嗌見到個白影,仲話向佢招手!」這時,三女突然變了另一把聲說:「我要上去睇!」隨即走向紅屋,同行各人已嚇得毛骨悚然呆。當三女接近「猛鬼屋」時,她們又大嗌見到個「黑影」,站在樓梯招手,三女轉身奔落樓梯,跑至皇后大道東突然又停步狂叫:「隻鬼跟住我!」 十警制服綑綁送院 五名友人趨前查問時,三女目露兇光將他們推開並說:「我要返上去,佢好掛住我!」王女眼珠似發綠光咆哮:「你跟我返上去!」各人嚇至不知所措,懷疑三人鬼上身,圖掌摑她們驅魔,鄭女被打至流鼻血,但力大無窮將四友人一掌推跌,其他兩女檢拾雜物擲擊,原來全部喪失理智。街坊聞聲以為打鬥報警,警員趕至時險被三女噬咬,即時要求增援,十多名警員合力將她們制服,由救護員用繃帶綑綁手腳送院。 昨晨三女接受血液及尿液檢驗,實未有服食藥物。 事件:專訪南固臺 地點:灣仔船街
高 街
戰 前 是 一 所 痲 瘋 病 院 , 被 關 進 住 院 的 病 人 只 有 等 死 , 所 以 積 存 怨 氣 極 深 ; 日 治 時 期 , 該 處 成 為 刑 場 , 重 光 後 一 直 傳 聞 鬧 鬼 。 有 很 多 年 輕 人 都 會 到 該 處 探 險 , 據 聞 如 果 探 險 者 時 運 低 , 會 發 現 已 拆 除 的 閣 樓 , 會 重 現 死 人 上 鍚 的 一 幕 。 該 處 現 時 已 改 建 成 為 社 區 綜 合 大 樓 。
金 鐘 兵 房
為 太 古 廣 場 前 身 , 日 治 時 期 全 部 兵 房 為 日 軍 佔 領 , 屠 殺 了 很 多 人 , 戰 後 該 處 鬼 聲 啾 啾 , 現 在 地 庫 內 的 一 條 長 電 梯 最 為 猛 鬼 , 保 安 人 員 甚 至 可 以 透 過 閉 路 電 視 看 到 日 本 軍 人 連 群 結 隊 地 步 操 。
美 利 樓 於 一 八 四 四 年 建 於 中 環 花 園 道 , 日 治 時 期 被 用 作 「 日 軍 憲 兵 辦 事 處 」 , 有 傳 日 軍 將 扣 留 的 市 民 鞭 打 或 灌 水 至 死 , 部 分 人 在 此 自 殺 。 戰 後 一 度 是 差 估 署 的 辦 公 室 , 有 女 職 員 聲 稱 在 廁 所 內 聽 到 哭 聲 , 有 人 曾 見 到 無 頭 鬼 。 一 九 六 三 年 鬧 鬼 鬧 得 最 兇 , 要 出 動 高 僧 開 壇 做 法 事 才 平 息 下 來 。 美 利 樓 現 已 搬 往 赤 柱 海 灣 旁 。
東 城 戲 院
即 現 時 灣 仔 的 東 城 大 廈 , 戲 院 前 身 是 殯 儀 館 , 而 常 鬧 鬼 的 廁 所 是 停 屍 間 。 傳 聞 在 播 放 午 夜 場 時 , 明 明 賣 票 不 多 , 放 映 時 卻 全 院 滿 座 。 亦 傳 有 女 子 看 戲 中 途 往 如 廁 , 洗 手 時 見 到 鏡 內 有 一 長 髮 女 子 在 梳 頭 , 細 看 身 旁 真 的 有 一 女 子 , 但 她 卻 沒 有 腳 。
華 富
傳 說 日 治 時 期 該 處 是 大 型 亂 葬 崗 , 屋 落 成 後 , 不 少 成 功 申 請 入 住 的 居 民 , 入 住 後 不 到 一 個 月 , 便 馬 上 搬 走 。 據 居 民 稱 , 屋 落 成 之 初 , 有 人 日 光 日 白 見 到 走 廊 都 是 黑 色 一 個 一 個 的 人 頭 ; 另 有 人 說 在 單 位 內 打 麻 雀 , 在 洗 牌 時 變 成 有 九 隻 手 在 洗 牌 , 現 時 屋 人 氣 旺 , 已 沒 有 再 鬧 鬼 。
元 朗 屏 山
達 德 學 校 創 校 於 一 九 三 一 年 , 有 舊 生 指 校 內 女 廁 傳 聞 曾 發 生 校 長 自 縊 , 是 校 內 最 猛 鬼 的 地 方 , 亦 有 傳 聞 日 軍 在 附 近 曾 大 屠 殺 , 村 民 將 屍 體 埋 葬 於 校 園 內 。 今 年 八 月 曾 有 三 名 小 童 趁 盂 蘭 節 往 該 處 探 險 , 卻 被 四 名 男 子 毒 打 。
中 大 辮 子 路
這 個 傳 說 一 直 流 傳 於 中 大 學 生 口 中 , 據 說 到 午 夜 , 就 出 現 一 隻 無 頭 女 鬼 , 她 的 頭 一 時 會 鍚 在 樹 上 , 垂 下 長 辮 , 四 出 尋 找 替 身 。 據 說 這 女 鬼 是 六 十 年 代 偷 渡 女 子 , 在 跳 火 車 時 辮 子 被 火 車 勾 , 頭 顱 被 火 車 扯 斷 慘 死
戰 前 是 一 所 痲 瘋 病 院 , 被 關 進 住 院 的 病 人 只 有 等 死 , 所 以 積 存 怨 氣 極 深 ; 日 治 時 期 , 該 處 成 為 刑 場 , 重 光 後 一 直 傳 聞 鬧 鬼 。 有 很 多 年 輕 人 都 會 到 該 處 探 險 , 據 聞 如 果 探 險 者 時 運 低 , 會 發 現 已 拆 除 的 閣 樓 , 會 重 現 死 人 上 鍚 的 一 幕 。 該 處 現 時 已 改 建 成 為 社 區 綜 合 大 樓 。
金 鐘 兵 房
為 太 古 廣 場 前 身 , 日 治 時 期 全 部 兵 房 為 日 軍 佔 領 , 屠 殺 了 很 多 人 , 戰 後 該 處 鬼 聲 啾 啾 , 現 在 地 庫 內 的 一 條 長 電 梯 最 為 猛 鬼 , 保 安 人 員 甚 至 可 以 透 過 閉 路 電 視 看 到 日 本 軍 人 連 群 結 隊 地 步 操 。
美 利 樓 於 一 八 四 四 年 建 於 中 環 花 園 道 , 日 治 時 期 被 用 作 「 日 軍 憲 兵 辦 事 處 」 , 有 傳 日 軍 將 扣 留 的 市 民 鞭 打 或 灌 水 至 死 , 部 分 人 在 此 自 殺 。 戰 後 一 度 是 差 估 署 的 辦 公 室 , 有 女 職 員 聲 稱 在 廁 所 內 聽 到 哭 聲 , 有 人 曾 見 到 無 頭 鬼 。 一 九 六 三 年 鬧 鬼 鬧 得 最 兇 , 要 出 動 高 僧 開 壇 做 法 事 才 平 息 下 來 。 美 利 樓 現 已 搬 往 赤 柱 海 灣 旁 。
東 城 戲 院
即 現 時 灣 仔 的 東 城 大 廈 , 戲 院 前 身 是 殯 儀 館 , 而 常 鬧 鬼 的 廁 所 是 停 屍 間 。 傳 聞 在 播 放 午 夜 場 時 , 明 明 賣 票 不 多 , 放 映 時 卻 全 院 滿 座 。 亦 傳 有 女 子 看 戲 中 途 往 如 廁 , 洗 手 時 見 到 鏡 內 有 一 長 髮 女 子 在 梳 頭 , 細 看 身 旁 真 的 有 一 女 子 , 但 她 卻 沒 有 腳 。
華 富
傳 說 日 治 時 期 該 處 是 大 型 亂 葬 崗 , 屋 落 成 後 , 不 少 成 功 申 請 入 住 的 居 民 , 入 住 後 不 到 一 個 月 , 便 馬 上 搬 走 。 據 居 民 稱 , 屋 落 成 之 初 , 有 人 日 光 日 白 見 到 走 廊 都 是 黑 色 一 個 一 個 的 人 頭 ; 另 有 人 說 在 單 位 內 打 麻 雀 , 在 洗 牌 時 變 成 有 九 隻 手 在 洗 牌 , 現 時 屋 人 氣 旺 , 已 沒 有 再 鬧 鬼 。
元 朗 屏 山
達 德 學 校 創 校 於 一 九 三 一 年 , 有 舊 生 指 校 內 女 廁 傳 聞 曾 發 生 校 長 自 縊 , 是 校 內 最 猛 鬼 的 地 方 , 亦 有 傳 聞 日 軍 在 附 近 曾 大 屠 殺 , 村 民 將 屍 體 埋 葬 於 校 園 內 。 今 年 八 月 曾 有 三 名 小 童 趁 盂 蘭 節 往 該 處 探 險 , 卻 被 四 名 男 子 毒 打 。
中 大 辮 子 路
這 個 傳 說 一 直 流 傳 於 中 大 學 生 口 中 , 據 說 到 午 夜 , 就 出 現 一 隻 無 頭 女 鬼 , 她 的 頭 一 時 會 鍚 在 樹 上 , 垂 下 長 辮 , 四 出 尋 找 替 身 。 據 說 這 女 鬼 是 六 十 年 代 偷 渡 女 子 , 在 跳 火 車 時 辮 子 被 火 車 勾 , 頭 顱 被 火 車 扯 斷 慘 死
香港現存的鬼屋有多少 ?
香港現存的鬼屋有多少 ?
(一) - 高街 高街在戰前是一間麻瘋病院鬼地方
(二) - 必列者士街 這條街位於上環半山, 堅道對下, 曾是日軍的軍營。 鬼地方
(三) - 大埔運頭塘村 在日治時期,許多無辜的中國人被送到刑場斬頭鬼地方
(四) - 猛鬼橋 猛鬼橋亦即是洪水橋。鬼地方
(五) - 長洲東堤 此為近日熱門的鬧鬼勝地,因為怨念特別多鬼地方
(六) - 金鐘兵房 現為太古廣場前身,為金鐘兵房的地點是鬧鬼勝地鬼地方
(七) - 西貢荔枝莊 盛傳荔枝莊當年有義莊,專門放置無人認領的屍體鬼地方
(八) - 天后大坑奇談 由高士威道維園對面通往大坑銅鑼灣道,即皇仁書院側,有一條大坑渠。
(九) - 清水灣電視城 自從無線電視台搬入西貢電視城之後,不斷傳出鬼故事,有人就在古裝 街,看見一隊身穿古裝的鬼魂,在深夜進行婚禮。
(十) - 香港大學 位於港島薄扶林道的港大宿舍,盛傳石梯前有一座石造的四不像, 學生接觸過之後都有不祥結果。 多年前,因有學生不信此傳聞,故意對石像加以頂撞,結果死於非命。
(一) - 高街 高街在戰前是一間麻瘋病院鬼地方
(二) - 必列者士街 這條街位於上環半山, 堅道對下, 曾是日軍的軍營。 鬼地方
(三) - 大埔運頭塘村 在日治時期,許多無辜的中國人被送到刑場斬頭鬼地方
(四) - 猛鬼橋 猛鬼橋亦即是洪水橋。鬼地方
(五) - 長洲東堤 此為近日熱門的鬧鬼勝地,因為怨念特別多鬼地方
(六) - 金鐘兵房 現為太古廣場前身,為金鐘兵房的地點是鬧鬼勝地鬼地方
(七) - 西貢荔枝莊 盛傳荔枝莊當年有義莊,專門放置無人認領的屍體鬼地方
(八) - 天后大坑奇談 由高士威道維園對面通往大坑銅鑼灣道,即皇仁書院側,有一條大坑渠。
(九) - 清水灣電視城 自從無線電視台搬入西貢電視城之後,不斷傳出鬼故事,有人就在古裝 街,看見一隊身穿古裝的鬼魂,在深夜進行婚禮。
(十) - 香港大學 位於港島薄扶林道的港大宿舍,盛傳石梯前有一座石造的四不像, 學生接觸過之後都有不祥結果。 多年前,因有學生不信此傳聞,故意對石像加以頂撞,結果死於非命。
香港十大鬼屋
香港的經典鬼屋傳說,有報道列出十大:分別是高街、金鐘兵房、美利樓、一條辮路、東城戲院、南固臺、華富村、邵氏片場、達德學校和鯉魚門兵房。也有某些潮流刊物加入大埔舊警署、油街舊物料庫、屯門大興村某座、港大四不像和銅鑼灣皇室大廈(今皇室堡,八十年代初傳發現狐精吸血)等等,可說是人言人殊。 香港戰後的鬼屋傳聞,絕大部分都跟二戰期間日軍屠殺港人有關,特別是一些曾作日本人的軍營、拘留所或刑場的地方,戰後都不約而同鬧出鬼事,好像半島酒店地庫、美利樓西翼、舊海軍總部添馬大樓和美利道二號的運輸署大樓等,都傳是昔日的日軍刑場,所以冤魂無數,經常留戀陽間作怪。 另一處最常出現鬧鬼傳聞的地方就是戲院, 戰前以九如坊戲院鬧鬼最出名,說是有小孩見台上出現一身穿紅衣的小鬼,面目猙獰,便哭著要離去。結果戲院大火,燒死了很多人,這個小孩和父親卻因而逃出鬼門關。 這傳說像極一九一八年馬場大火的靈異傳聞,可惜因年代久遠,很難查出彼此是否有關連,但數最膾炙人口的戲院鬼事,自然是五十年代發生在灣仔東城戲院(地址前身為萬國殯儀館)的一宗,堪稱香港之冠.事隔半世紀後,其聞其事仍沒半點消退跡象。 一些兇案或是自殺的現場,也是鬧鬼的熱門地點.最深印象的是荔景村某樓的一間凶宅,約三十年前那裏發生過一宗因愛未遂,姊妹慘遭斬殺的兇案.自此那單位即成鬼屋,房署雖多番轉租,住客都急急搬離,最後被迫把單位以磚頭封閉了,就像在冷巷中消失一般。 那屋是唯一肯定「有問題」的屋宇鬧鬼單位,至於其他如大興村、秀茂坪村、瀝源村、寶湖花園等兇案單位,雖也傳出類似的鬼事,但多是以訛傳訛的炒作居多,不及荔景村的那麼怪異。 近年最駭人聽聞的鬼事,要算來自警界的一宗。香港人常有一種說法。認為警察代表浩然正氣,據說以前皇家警隊戴的皇冠帽徽能辟邪擋煞,殊不知警界其實是最多鬼事流傳的地方.好像黃竹坑訓練學校J座槍房、從前的少年警察訓練營——芬園和天祥營,還有本名八號差館的港島重案組總部,都盛傳是鬧鬼鬧得很兇的地方,而近年則有尖沙咀警署。 那宗鬧鬼傳聞是二千年九月由一宗「忽然法事」曝光的。話說署內一名警長,於半夜在獅子隧道沙田出口遇上嚴重車禍身亡(意外還有另一名警員死亡),但翌日卻有一名警長稱,同一時間在更衣室內曾遇上死者,撞鬼之說不期而起。 為了安撫民心,署內上級不得不採取積極回應,僱請道士回警署作法消災,鬧鬼之事才公諸天下。
鬼屋歷史
鬼屋歷史
灣 仔 船 街 一 帶 被 拆 卸 的 唐 樓 舊 址 , 在 日 治 時 期 曾 用 作 慰 安 婦
樓 , 不 少 婦 女 在 該 處 慘 遭 殺 害 , 所 以 流 傳 出 不 少 鬼 故 事 。 當
中 又 以 有 八 十 五 年 歷 史 , 曾 是 著 名 豪 宅 的 古 屋 南 固 臺 最 為 著
名 。
南 固 臺 建 於 一 九 一 八 年 , 當 年 屋 主 乃 富 商 杜 仲 文 。 南 固 臺 為
一 幢 糅 合 中 西 建 築 風 格 兩 層 高 別 墅 大 屋 , 佔 地 二 百 平 方 公
尺 , 是 當 時 灣 仔 區 內 的 著 名 豪 宅 , 大 屋 外 牆 部 分 飾 以 紅 磚 ,
故 又 有 紅 屋 之 稱 。
怪 火 飄 出 屋 外
據 老 街 坊 稱 , 船 街 一 帶 的 舊 樓 在 日 治 時 期 曾 淪 為 慰 安 區 , 被
日 軍 充 當 軍 娼 的 婦 女 , 港 島 區 的 集 中 住 在 大 道 東 近 船 街 一 帶
的 唐 樓 中 , 而 九 龍 區 則 住 在 尖 沙 咀 金 巴 利 道 。 由 於 不 少 慰 安
婦 是 被 強 迫 當 娼 , 故 不 時 有 人 因 反 抗 而 遭 日 軍 凌 辱 虐 殺 , 戰
後 該 處 一 帶 唐 樓 便 有 過 關 於 慰 安 婦 鬧 鬼 的 傳 說 。
街 坊 鄧 女 士 表 示 , 曾 聽 聞 有 一 批 印 巴 籍 男 青 年 , 深 夜 在 南 固
臺 遊 玩 期 間 , 看 見 石 樓 梯 上 有 黑 影 向 他 們 招 手 , 嚇 得 該 批 青
年 飛 奔 而 逃 。 另 一 女 街 坊 鄧 女 士 亦 聞 說 , 過 去 曾 有 人 在 南 固
臺 過 夜 時 , 發 現 屋 內 有 怪 聲 及 鬼 影 , 嚇 得 拔 足 離 開 。
另 外 , 亦 有 傳 南 固 臺 每 逢 夜 深 , 屋 內 常 有 一 團 團 綠 色 的 怪 火
及 怪 光 飄 浮 , 有 時 怪 火 更 會 飄 出 屋 外 。 不 少 街 坊 更 常 聽 到 大
宅 內 傳 出 一 陣 陣 女 人 的 慘 叫 聲 。
據 街 坊 稱 , 紅 屋 的 主 人 已 到 外 國 , 以 前 由 一 些 女 傭 長 住 看
屋 , 工 人 不 時 將 屋 前 種 植 的 水 果 贈 予 街 坊 , 但 自 該 些 女 傭 人
離 去 後 , 大 屋 荒 廢 無 人 打 理 , 屋 外 野 草 叢 生 。
至 於 南 固 臺 毗 鄰 的 聖 璐 琦 中 學 舊 校 舍 , 亦 盛 傳 有 鬼 魅 出 現 。
據 聞 , 曾 有 居 民 路 經 舊 校 舍 時 , 目 睹 內 裡 的 燈 光 忽 暗 忽 明 。
至 於 同 濟 中 學 舊 址 地 台 俗 稱 山 洞 ( 平 台 底 的 去 水 涵 洞 ) 地
方 , 過 去 曾 有 一 名 老 婦 上 吊 身 亡 , 自 此 便 常 有 人 見 到 她 的 幽
靈 出 現 。 而 街 口 洪 聖 古 廟 後 的 舊 宅 遺 址 , 亦 曾 流 傳 不 少 人 遇
過 鬼 。
灣 仔 區 議 員 黃 英 琦 表 示 , 南 固 臺 被 古 物 古 跡 辦 事 處 列 為 二 或
三 級 古 跡 , 對 於 南 固 臺 的 鬼 古 傳 聞 , 黃 稱 未 有 聽 聞 。
灣 仔 船 街 一 帶 被 拆 卸 的 唐 樓 舊 址 , 在 日 治 時 期 曾 用 作 慰 安 婦
樓 , 不 少 婦 女 在 該 處 慘 遭 殺 害 , 所 以 流 傳 出 不 少 鬼 故 事 。 當
中 又 以 有 八 十 五 年 歷 史 , 曾 是 著 名 豪 宅 的 古 屋 南 固 臺 最 為 著
名 。
南 固 臺 建 於 一 九 一 八 年 , 當 年 屋 主 乃 富 商 杜 仲 文 。 南 固 臺 為
一 幢 糅 合 中 西 建 築 風 格 兩 層 高 別 墅 大 屋 , 佔 地 二 百 平 方 公
尺 , 是 當 時 灣 仔 區 內 的 著 名 豪 宅 , 大 屋 外 牆 部 分 飾 以 紅 磚 ,
故 又 有 紅 屋 之 稱 。
怪 火 飄 出 屋 外
據 老 街 坊 稱 , 船 街 一 帶 的 舊 樓 在 日 治 時 期 曾 淪 為 慰 安 區 , 被
日 軍 充 當 軍 娼 的 婦 女 , 港 島 區 的 集 中 住 在 大 道 東 近 船 街 一 帶
的 唐 樓 中 , 而 九 龍 區 則 住 在 尖 沙 咀 金 巴 利 道 。 由 於 不 少 慰 安
婦 是 被 強 迫 當 娼 , 故 不 時 有 人 因 反 抗 而 遭 日 軍 凌 辱 虐 殺 , 戰
後 該 處 一 帶 唐 樓 便 有 過 關 於 慰 安 婦 鬧 鬼 的 傳 說 。
街 坊 鄧 女 士 表 示 , 曾 聽 聞 有 一 批 印 巴 籍 男 青 年 , 深 夜 在 南 固
臺 遊 玩 期 間 , 看 見 石 樓 梯 上 有 黑 影 向 他 們 招 手 , 嚇 得 該 批 青
年 飛 奔 而 逃 。 另 一 女 街 坊 鄧 女 士 亦 聞 說 , 過 去 曾 有 人 在 南 固
臺 過 夜 時 , 發 現 屋 內 有 怪 聲 及 鬼 影 , 嚇 得 拔 足 離 開 。
另 外 , 亦 有 傳 南 固 臺 每 逢 夜 深 , 屋 內 常 有 一 團 團 綠 色 的 怪 火
及 怪 光 飄 浮 , 有 時 怪 火 更 會 飄 出 屋 外 。 不 少 街 坊 更 常 聽 到 大
宅 內 傳 出 一 陣 陣 女 人 的 慘 叫 聲 。
據 街 坊 稱 , 紅 屋 的 主 人 已 到 外 國 , 以 前 由 一 些 女 傭 長 住 看
屋 , 工 人 不 時 將 屋 前 種 植 的 水 果 贈 予 街 坊 , 但 自 該 些 女 傭 人
離 去 後 , 大 屋 荒 廢 無 人 打 理 , 屋 外 野 草 叢 生 。
至 於 南 固 臺 毗 鄰 的 聖 璐 琦 中 學 舊 校 舍 , 亦 盛 傳 有 鬼 魅 出 現 。
據 聞 , 曾 有 居 民 路 經 舊 校 舍 時 , 目 睹 內 裡 的 燈 光 忽 暗 忽 明 。
至 於 同 濟 中 學 舊 址 地 台 俗 稱 山 洞 ( 平 台 底 的 去 水 涵 洞 ) 地
方 , 過 去 曾 有 一 名 老 婦 上 吊 身 亡 , 自 此 便 常 有 人 見 到 她 的 幽
靈 出 現 。 而 街 口 洪 聖 古 廟 後 的 舊 宅 遺 址 , 亦 曾 流 傳 不 少 人 遇
過 鬼 。
灣 仔 區 議 員 黃 英 琦 表 示 , 南 固 臺 被 古 物 古 跡 辦 事 處 列 為 二 或
三 級 古 跡 , 對 於 南 固 臺 的 鬼 古 傳 聞 , 黃 稱 未 有 聽 聞 。
鬼故來緣
位於港島西營盤的舊精神病院,可以說是香港比較出名的古蹟之一,但出名並不是因為它的建築獨特,而是因為它背後的傳聞,很多人都會把它跟一些靈異事件拉上關係,所以這座建築物有另一個名稱––高街鬼屋。
先介紹了這座建築物的背景吧。跟據香港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記載,舊精神病院建於一八九二年,本是國家醫院的外籍護士宿舍。院內原有護士臥室十間、護士長辦公 室、化驗室、工人宿舍十二間,以及起居煮食、辦公和貯物所需的設施。四十年代,院舍東翼落成。至一九四一年,建築物不再作員工宿舍之用。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,大樓改作精神病院。一九六一年,青山精神病院落成,院舍遂改作日間精神科門診部。一九七一年以後,建築物被閒置,直至九十年代,政府決定保存其外牆, 建築物則改建成社區中心。
以上一段是根據官方記載的,但以方間流傳來說,就會有更多的資料。聞說二次大戰時,香港淪陷, 日軍以此建築物作為刑場,而位於病院前面的佐治五世公園則曾經是一個亂葬崗,因此在這裏不時會有一些靈異傳聞。後來成為精神病院,而當時醫術沒有今天那麼 先進,精神病人通常都是進院「等死」的,促使這座建築物變得更為可怕。
當中其最為多人流傳的是,在七十年代,很多駕車人 士,當經過這裡時,都會聽到裏面傳出一些慘叫聲,但是七十年代,這建築物已經是空置的,那麼他們聽到的聲音就成了人們「講鬼故」的題材了。但又有人說,慘 叫聲是由前華人精神病院發出的,這座建築物不曾空置,而且已改為戒毒所,戒毒所使我想起早期人們的戒毒方法,把戒毒人士綁著,反鎖在室內,任他輾轉反側、 哭叫不得,難道那些怪聲也只是一場誤會吧?
當大家在考慮這問題時,我們又聽到另一些傳聞,政府有意把它拆卸重建,但是在 工程進行時,發生了很多怪事,裏面有東西倒塌、有工業意外、有工人工具離奇失蹤‧‧‧但都聽不到「有人親眼見鬼」。結果,這座建築物真的拆了,但並不是真 的完全拆掉,而剩下了他的外牆和走廊,理由是它這個部份已被列為發定古蹟,不過,以中國人的傳統思想,又會一廂情願地為它想理由,他們說因為這一段是整座 建築物最「猛」的,所以很「難」清拆‧‧‧還是信不信由你吧。
改建係,有不少電影也是在這裏取景的,加上建築物本身也成了西區的社區綜合大樓,裏面還設有安老院,人流多了,不知會不會減少這個地方的怪異傳聞呢?
另外,長輩們說,其實在高街鬼屋後面,般咸道再向上走,有一座貌似古堡的古老大屋(已拆了),聞說二次大戰時,曾為日軍駐港高層佔了,此大屋更是生人勿近呢。
先介紹了這座建築物的背景吧。跟據香港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記載,舊精神病院建於一八九二年,本是國家醫院的外籍護士宿舍。院內原有護士臥室十間、護士長辦公 室、化驗室、工人宿舍十二間,以及起居煮食、辦公和貯物所需的設施。四十年代,院舍東翼落成。至一九四一年,建築物不再作員工宿舍之用。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,大樓改作精神病院。一九六一年,青山精神病院落成,院舍遂改作日間精神科門診部。一九七一年以後,建築物被閒置,直至九十年代,政府決定保存其外牆, 建築物則改建成社區中心。
以上一段是根據官方記載的,但以方間流傳來說,就會有更多的資料。聞說二次大戰時,香港淪陷, 日軍以此建築物作為刑場,而位於病院前面的佐治五世公園則曾經是一個亂葬崗,因此在這裏不時會有一些靈異傳聞。後來成為精神病院,而當時醫術沒有今天那麼 先進,精神病人通常都是進院「等死」的,促使這座建築物變得更為可怕。
當中其最為多人流傳的是,在七十年代,很多駕車人 士,當經過這裡時,都會聽到裏面傳出一些慘叫聲,但是七十年代,這建築物已經是空置的,那麼他們聽到的聲音就成了人們「講鬼故」的題材了。但又有人說,慘 叫聲是由前華人精神病院發出的,這座建築物不曾空置,而且已改為戒毒所,戒毒所使我想起早期人們的戒毒方法,把戒毒人士綁著,反鎖在室內,任他輾轉反側、 哭叫不得,難道那些怪聲也只是一場誤會吧?
當大家在考慮這問題時,我們又聽到另一些傳聞,政府有意把它拆卸重建,但是在 工程進行時,發生了很多怪事,裏面有東西倒塌、有工業意外、有工人工具離奇失蹤‧‧‧但都聽不到「有人親眼見鬼」。結果,這座建築物真的拆了,但並不是真 的完全拆掉,而剩下了他的外牆和走廊,理由是它這個部份已被列為發定古蹟,不過,以中國人的傳統思想,又會一廂情願地為它想理由,他們說因為這一段是整座 建築物最「猛」的,所以很「難」清拆‧‧‧還是信不信由你吧。
改建係,有不少電影也是在這裏取景的,加上建築物本身也成了西區的社區綜合大樓,裏面還設有安老院,人流多了,不知會不會減少這個地方的怪異傳聞呢?
另外,長輩們說,其實在高街鬼屋後面,般咸道再向上走,有一座貌似古堡的古老大屋(已拆了),聞說二次大戰時,曾為日軍駐港高層佔了,此大屋更是生人勿近呢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