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

鬼屋的價值

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。「四環九約」中的「下環」,即指灣仔。灣仔這名字是「小海灣」的意思。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不停的移山填海,昔日「小海灣」早已不復見。在英國人到來以前,灣仔已有人居住,當中主要為漁民。今日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西街「洪聖廟」附近一帶,就是他們居住的地方。未填海前,灣仔時的海岸線亦在洪聖廟附近。灣仔當時是居民捕魚的主要地方。惟經過多年的填海,海岸線早已北移數百米,現時皇后大道東一帶已被商業大廈及住宅大廈包圍。

早期發展:
1960年代的灣仔1840年代,英國人到來以後,春園街(Spring Garden) 附近很快就開始發展。起源為寶順洋行東主顛地在此建一私邸春園別墅,其範圍由灣仔道伸展至大王東街。春園內有一小湖供劃舢板之用,其水源乃由石水渠街所引入。春園英語本來的意思是指花園內有一泉水(Spring)。至於春園街附近的利東街、汕頭街和廈門街等,當時則為儲存準備運到不同的口岸城市的貨品倉庫。而船街、麥加力哥街則為維修船隻的船塢。後來顛地破產,春園亦於1867年消失。上述地段於1930年代前是繼石塘咀後另一妓女流連之地,她們在一些稱為大number(號碼)妓寨的唐樓(唐樓門牌大大地鬆在柱上而得名),但與石塘咀不同的是有洋妓提供,甚至西片《蘇絲黃的世界》亦於灣仔取景。至於在春園以西的日、月、星三街附近是香港首家發電廠的舊址。至於活道一帶原為一小山丘摩利臣山,曾經是石礦場。石礦開採完畢後,摩利臣山亦被移平。現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利臣山分校至今仍有一角石牆為紀念。自開埠至上世紀的灣仔亦為香港島著名的殯葬區,擁有各式墳場如回教、波斯、天主教、猶太教等,因此醫院及相關行業林立如聖佛蘭士街,源於一間同名的醫院(該醫院於重光後結業)、擁有140年歷史的律敦治醫院等等,位於集成中心旁的藍球場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前香港殯儀館(後遷至北角現址)及位於東城大廈的萬國殯儀館(後遷至紅磡現址)於灣仔營業,雖然該兩所殯儀館結業多年,但位於天樂里的長生店仍然營業至近年才結業。

填海工程:
早期灣仔最繁盛地區是在皇后大道東一帶。灣仔海岸線歷年不停的隨著填海外移。1841年建築皇后大道前,海岸約在大道東附近。建造大道東時倒進海中的沙土成了新的土地,新的海岸稱為海旁東,即今日的莊士敦道。這就是香港最早的填海工程之一。到了1902年建造香港電車時,電車路即設在海旁東。1922年起的大規模灣仔填海工程,歷時九年,將海岸線推至告士打道一帶,並建造了軒尼詩道、駱克道等街道。現時位於灣仔道與軒尼詩道之間,在集成中心旁邊小公園的楷梯有一金線,即為填海前的海岸線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65年至1972年,另一大型填海工程則把海岸推至今日的會議道、灣仔碼頭一線。目前最後的填海則是1990年代建造會議展覽中心二期時進行。

引言

香港的鬼屋眾多,包括有寶田鬼屋,高街鬼屋,調景嶺鬼屋,灣仔紅屋等等…而當中最著名的是高街鬼屋!
位於港島西營盤的舊精神病院,俗稱高街鬼屋,是香港比較出名的古蹟之一,而鬼屋的陰深和神秘,值得我們探討。究竟鬼屋能否成為旅遊景點?

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

高街鬼屋歷史

地 點:香港西區高街
高街「鬼屋」在一八九二年落成,原用作外籍醫護人員的宿舍,至上世紀一九四一年日軍侵佔香港期間,被徵用作憲兵部,翌年改為精神病院。自從一九七一年空置後,因曾兩度發生大火,以磚木建成的結構大部分被燒去,變得更為殘舊,更令人覺得它陰森恐佈。
>高街鬼屋歷史1892年-落成為外藉醫護人員宿舍。
1941年-日軍侵港其間被日軍用作憲兵部。
1942年-改用作精神病醫院。
1961年-青山精神病院啟用,只保留門診部。
1971年-門診部停辦,空置至今,種種鬼屋開始傳聞傳出。
1992年-其麻右長廊極具歷史價值,獲列入一級古跡。
2001年-改建成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。

資料






鬼屋資料:

  一提起猛鬼地點,相信大家能即時想起的絕對是非高街鬼屋莫屬。雖然高街鬼屋現在已不存在,但它過往確實帶來無數個恐怖且心寒的故事,有很多致今仍言猶在耳。 西營盤前高街鬼屋位於高街與東邊街交界,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及高街警署附近,面積遼闊,由地牢至頂樓共五層。   

  高街為什麼會那麼「猛」?原來還有另外一個說法。據說香港的龍脈主宰著全港的風水,而高街鬼屋就剛剛位於龍脈最陰的陰處,該處為全港陰氣最重的地方,自然是靈體的「好去處」。入面住的不是怨氣極深的冤鬼便一定是瘋鬼,兇猛程度肯定絕非普通鬼能及......至於誰是誰非?就由閣下自行判斷。

鬼屋的價值

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。「四環九約」中的「下環」,即指灣仔。灣仔這名字是「小海灣」的意思。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不停的移山填海,昔日「小海灣」早已不復見。在英國人到來以前,灣仔已有人居住,當中主要為漁民。今日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西街「洪聖廟」附近一帶,就是他們居住的地方。未填海前,灣仔時的海岸線亦在洪聖廟附近。灣仔當時是居民捕魚的主要地方。惟經過多年的填海,海岸線早已北移數百米,現時皇后大道東一帶已被商業大廈及住宅大廈包圍。

早期發展:
1960年代的灣仔1840年代,英國人到來以後,春園街(Spring Garden) 附近很快就開始發展。起源為寶順洋行東主顛地在此建一私邸春園別墅,其範圍由灣仔道伸展至大王東街。春園內有一小湖供劃舢板之用,其水源乃由石水渠街所引入。春園英語本來的意思是指花園內有一泉水(Spring)。至於春園街附近的利東街、汕頭街和廈門街等,當時則為儲存準備運到不同的口岸城市的貨品倉庫。而船街、麥加力哥街則為維修船隻的船塢。後來顛地破產,春園亦於1867年消失。上述地段於1930年代前是繼石塘咀後另一妓女流連之地,她們在一些稱為大number(號碼)妓寨的唐樓(唐樓門牌大大地鬆在柱上而得名),但與石塘咀不同的是有洋妓提供,甚至西片《蘇絲黃的世界》亦於灣仔取景。至於在春園以西的日、月、星三街附近是香港首家發電廠的舊址。至於活道一帶原為一小山丘摩利臣山,曾經是石礦場。石礦開採完畢後,摩利臣山亦被移平。現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利臣山分校至今仍有一角石牆為紀念。自開埠至上世紀的灣仔亦為香港島著名的殯葬區,擁有各式墳場如回教、波斯、天主教、猶太教等,因此醫院及相關行業林立如聖佛蘭士街,源於一間同名的醫院(該醫院於重光後結業)、擁有140年歷史的律敦治醫院等等,位於集成中心旁的藍球場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前香港殯儀館(後遷至北角現址)及位於東城大廈的萬國殯儀館(後遷至紅磡現址)於灣仔營業,雖然該兩所殯儀館結業多年,但位於天樂里的長生店仍然營業至近年才結業。

填海工程:
早期灣仔最繁盛地區是在皇后大道東一帶。灣仔海岸線歷年不停的隨著填海外移。1841年建築皇后大道前,海岸約在大道東附近。建造大道東時倒進海中的沙土成了新的土地,新的海岸稱為海旁東,即今日的莊士敦道。這就是香港最早的填海工程之一。到了1902年建造香港電車時,電車路即設在海旁東。1922年起的大規模灣仔填海工程,歷時九年,將海岸線推至告士打道一帶,並建造了軒尼詩道、駱克道等街道。現時位於灣仔道與軒尼詩道之間,在集成中心旁邊小公園的楷梯有一金線,即為填海前的海岸線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65年至1972年,另一大型填海工程則把海岸推至今日的會議道、灣仔碼頭一線。目前最後的填海則是1990年代建造會議展覽中心二期時進行。
古今建築:
灣仔街市
舊灣仔郵政局雖然多年的重建令灣仔失去了很多的歷史建築,但倘若小心察看,會發現灣仔的街道是香港的發展史的縮影。最接近山旁的皇后大道東一帶是19世紀開埠前已有人居住的地方,發展得最早,亦有最多歷史古蹟。包括:
洪聖廟,皇后大道東、大王西街交界,建於1841年開埠以以前。

綠屋,位於茂蘿街。

北帝廟,毗鄰石水渠街的聖雅各福群會,建於1862年。

錫克廟,建於1901年,並於1935年增建為現有規模,位於司徒拔道和皇后大道東交界。

南固臺,建於1918年人稱鬼屋,位於捷船街及堅尼地道之間,為近年最具爭議的重建項目。

舊灣仔郵政局,皇后大道東、灣仔峽道交界,建於1912年。

藍屋,石水渠街,建於1920年,曾是一所醫院,亦曾為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後人的武館。

灣仔警署,建於1932年,俗稱二號差館,樓高四層,以藍白為主色。

灣仔街市,灣仔道、皇后大道東交界,建於1937年,典型的包浩斯建築。(擬拆卸)
在皇后大道東至莊士敦道電車路之間是二次大戰前發展的住宅區,有多條很具香港本地特色的街道,部份更仍保留有戰前住宅的特色。例如大王東街與莊士敦道交界即和昌大押所在; 克街等地都仍然有典型的戰前舊樓。太原街、交加街、灣仔道一帶仍然有傳統的街市。利東街的印刷街;大佛口的循道衛理教堂;被稱為夏巴油站的德士古大廈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建築和社區,再向海的方向則有戰後195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紅燈區所在地的駱克道、謝斐道。最後橫過了告士打道,進入高速發展的1970年代至1980年代,是商業區及酒店區。建築物包括有香港會議展覽中心、香港演藝學院、中環廣場等名建築。最接近維多利亞港海旁的,是1997年主權回歸時典禮使用的會展新翼,和象徵回歸的金紫荊廣場。

鬼屋一日遊

調景嶺鬼屋 -----船街南固臺(紅屋)----摩星嶺
time:6:00p.m.-12:00a.m.

調景嶺鬼屋:
調景嶺原是一個面向半圓形的海灣的荒山, 在1898 年之前, 是屬於中國所管治的.由於海灣規圓如鏡, 而且海面平靜無波, 漁民叫這海灣為照鏡環. 1898 年香港拓展界址之後, 這個山嶺和海灣已劃入香港版圖. 一位叫倫尼全名為Albert Herbert Rennie. 原藉加拿大, 看中魔鬼山下照鏡環地方, 在該處買地興建一間磨坊, 磨製麵粉. 他的麵粉廠在1905 年投產, 到1908 年 4 月即宣佈破產. 他受不住這一次的打擊, 就在麵粉廠前用繩環頸,另一端綁以巨石, 向海灣裡一跳, 自殺而死. 倫尼雙料自殺而死後, 這個海灣上的陸地便有了兩個地名出現, 其一是英文地名,稱為倫尼磨坊 (Rennie's Mill); 另一是中文地名, 稱為吊頸嶺.
船街南固臺;
南固臺係香港一座古老大屋,嚮香港島灣仔船街55號,堅尼地道以北,近捷船街,係香港一級歷史建築[1] 南固臺樓高2層,有天棚,佔地200平方米,嚮船街以南最高點,冇車路到,上落有百石級建築風格揉合中西文化,正面個樣好似1914年起好嘅甘棠第。大屋外牆主要用紅磚砌,係啲人所講嘅紅磚屋
摩星嶺;
摩星嶺是香港香港島最西端的一個小山丘,海拔模板:Convert,位於堅尼地城以南,也代表香港島西面的盡頭。摩星嶺毗鄰硫磺海峽,遠眺坪洲和大嶼山,對望大小青洲。摩星嶺的英文名字Mount Davis以香港第二任香港總督戴維斯命名。

可行性:
現時的鬼屋大彴多數位於偏僻的地方,多數以的士

不可思議的世界-台灣著名鬼屋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zxnUk6JyUI